宗教改革获得了法理上的承认之后,教会开始踏入另一个阶段。从17世纪中叶开始,源自德国、瑞士和英国等地的基督教持续成长,虽然很多地区的教会仍然继续效忠罗马教廷,但改教所衍生的基督教会仍在欧洲许多地区逐步稳固建立起来,从此进入了教会的近代时期。
从1648年开始,近代教会在许多地区以不同的形态和面貌扩展,可谓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李振群老师在《透视教会春秋》一书中,为我们总结了近代教会发展有代表性的七个特征,参见下图。
**************************图一、图二
我们看到,近代教会发展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正统主义的兴起。
宗教改革时期,教会在各种宗教和政治压力之下,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1648年之后,存亡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要界定自己的信仰立场——基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信仰内容为什么不能够一致?彼此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对这些课题的关注和探讨演变下来,就出现了“正统信仰”这个概念。
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主要是在两个地区开展,一个是德国的马丁路德所领导的改教;另一个是在瑞士,由日内瓦的加尔文所带领的改教。当近代教会开始尝试确定自己的正统信仰时,也同样出现了这两个正统体系,一个是源自德国的信义宗正统信仰,另一个是源自瑞士的改革宗正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