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教会春秋】(42):宗派林立,谁优谁劣?

  • 首页
  • /
  • 【教会春秋】(42):宗派林立,谁优谁劣?
肖容
02 Feb 2018

宗教改革获得了法理上的承认之后,教会开始踏入另一个阶段。从17世纪中叶开始,源自德国、瑞士和英国等地的基督教持续成长,虽然很多地区的教会仍然继续效忠罗马教廷,但改教所衍生的基督教会仍在欧洲许多地区逐步稳固建立起来,从此进入了教会的近代时期。

从1648年开始,近代教会在许多地区以不同的形态和面貌扩展,可谓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李振群老师在《透视教会春秋》一书中,为我们总结了近代教会发展有代表性的七个特征,参见下图。

**************************图一、图二

我们看到,近代教会发展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正统主义的兴起。

宗教改革时期,教会在各种宗教和政治压力之下,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1648年之后,存亡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要界定自己的信仰立场——基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信仰内容为什么不能够一致?彼此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对这些课题的关注和探讨演变下来,就出现了“正统信仰”这个概念。

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主要是在两个地区开展,一个是德国的马丁路德所领导的改教;另一个是在瑞士,由日内瓦的加尔文所带领的改教。当近代教会开始尝试确定自己的正统信仰时,也同样出现了这两个正统体系,一个是源自德国的信义宗正统信仰,另一个是源自瑞士的改革宗正统信仰。

在德国,马丁路德建立起来的教会体系就是今天称为信义宗的教会。信义宗教会之所以出现正统信仰思维,是因为路德去世之后,继任的领袖们对个别教义的理解产生了分歧。在大原则上大家都是一致的,例如,大家都同意“因信称义”的观点。但说到其它一些教义时,各人的见解却不尽相同了。比方说,好行为在信仰生活当中的地位到底如何?类似课题就引起了争论。当争论越来越激烈,涉及的地区越来越广的时候,德国教会仿效历代教会的做法,以信条(或称为信经)的方式,对一些问题加以陈明,作为这些信仰课题的标准立场。到了1580年,信义宗(就是德国的福音教会)将这些改教时期拟定的信条,连同早期教会传下来的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以及亚他那修信经,共十三份信条集合在一起,成为一本称为《协同书》的文献,为信义宗教会界定了正统规范。这就是信义宗教会正统信仰的来历。

藉着公布信条来界定信仰内容,这种做法在整个宗教改革时期都相当普遍,瑞士教会也为自己拟定过一些信条,其中《第二瑞士信条》流传得最为广泛,《海德堡要理问答》也广为人知。

1564年加尔文去世后,对他所倡导的教义在诠释上也出现了不同理解,因此瑞士的改革宗教会也出现了类似德国那样的争议,结果爆发了加尔文派和亚米纽斯派之间的争论。加尔文主义最后成了改革宗的主流,改革宗教会持续发展,又添加了源自英国的《威敏斯特信条》以及《威敏斯特要理问答》,与上述两份信条一起,构成了改革宗的正统信仰标准与规范。

借着颁布信条,大家的意见统一了,一时之间的争议平息了。但日子久了以后,教会里面难免又衍生出了不同派别。这当中有很多原因,有时是因为大家对某项教义的理解不同,有时是地区文化差异造成了分歧。一旦各个派别之间各不相让,各自强调自己的重点,坚持自己的立场,有些派别就会分出去另立门户,逐渐形成了今天基督教会里面的各个宗派。

例如在信义宗里,不同派别对教义的理解其实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大家可能对教会体制的观点不一样。例如,有教会认为,应该仿效从前的体制,设立地区性的主教;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废除主教,选立带有固定任期的牧师。还有的教会跟政府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另一些教会则认为,教会跟政府就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这样发展下来,信义宗教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派别,在德国就有所谓国家教会和标榜独立的自由教会。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改革宗教会里面。源自日内瓦的城市教会到了苏格兰之后就发展成了整个国家的教会,衍生出长老会的体制。虽然两者在教会当中都设立了长老,长老的职权也大同小异,但是不同体制当中长老和牧者间的关系却有所区别。所以,大家在信仰上基本相同,但细节上却颇多差异。

英国的情形就更复杂了。从一开始,英国教会就是因为王室的意愿才脱离罗马进行改革的,所以英国教会(也就是今天的圣公会)保留了很多原先罗马教会的体制和作风。然而,在欧洲大陆改革风潮带动下,不少英国基督徒对国教体制下的英国教会很不满,分离运动就由此产生了,并且还越演越烈。后来,这些人建立了圣公会之外的其他教会,今天的浸信会(或称浸信宗)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另外一个称为弟兄会的教会,也同样是在抗拒圣公会体制的情况下诞生的。

接下来,欧洲基督徒陆续移民到了美洲大陆,各个宗派又逐渐出现了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两种形态。在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下,教会进一步衍生出更多宗派,这就是今天教会生态的历史渊源。

思考:

大家都是信基督的,怎么搞得这么复杂呢?这么多的宗派,把人都搞糊涂了。听众朋友,不知道你是不是曾经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今天应当怎么看待这五花八门的宗派呢?

从前面提到的历史来看,宗派的出现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圣经很多地方都往往有多样化理解的可能性,再加上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教会出现不同取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要在基本信仰上一致,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就可以作为一种互补或者是彼此之间的参考,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真理的多面性。况且事实上,教会虽然门派林立,但大家在尊重圣经权威的前提下,基本信仰仍然是相当一致的。

李振群老师在《透视教会春秋》一书中,就拿圣经当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使徒保罗在罗马书谈到的“因信称义”,在使徒约翰的书卷中就找不到类似论述;使徒约翰强烈宣告说“神就是爱”,保罗的论述里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观点。这并不是说约翰和保罗之间有什么矛盾,而是说明,他们两个人在对真理的理解上是互补的。保罗加上约翰,再加上其他作者的论述观点,然后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基督教信仰。从某个程度来说,不同宗派也是这样的。存在不同的看见那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互相尊重,彼此接纳,优点互补,那就是一件好事。相反,如果硬要把所有教会都固定在一个单一框架之中,那倒不见得是理智恰当的安排。

李振群老师特别提醒今天的教会要当心一个危机——从历史上我们看到,在宗派出现的初期阶段,分离运动曾经导致宗派之间互不往来的局面,带来持续性负面的伤害,甚至还出现了宗派彼此攻击的情况,结果就是一些宗派走向惟我独尊的极端。在这儿我们就必须看清楚,宗派和宗派主义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宗派,是由历史和环境的因素造成的,往往无可避免;但各个宗派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尽最大努力维持一定程度的往来和合作。而宗派主义,却是出于自以为是,自我中心,是导致教会互相攻击的元凶。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派人可以垄断一切真理。如果某一派人认为真理只在自己这边,所有其他派别都是错误的,这样一种傲慢的态度往往只会带来冲突。今天大多数的宗派教会采取彼此合作的态度,一起携手服事社会服事这个时代,在同一地区的教会更会透过某种联合性的组织来彼此配搭,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