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Church History

简体中文

教会建立不久,福音就要突破犹太文化的局限,传向万国万邦。但是,没有犹太信仰背景的人,很难理解弥赛亚这个概念。早期的使徒们首先将福音传给那些对犹太经典有一定了解的“虔诚人”,以这个特殊的群体为桥梁,将基督信仰介绍到了外邦人当中。

但是,随着教会当中非犹太基督徒的增加,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摩擦甚至冲突,给教会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扰。为此,初期教会召开了耶路撒冷大会(参考使徒行传15章),会议最后的结论是——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要彼此接纳,彼此尊重。

除了内部冲突,初期教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充满敌意。这当中,有一些是出于误解;也有一些,来自基督信仰跟当时占主导的希罗文化、罗马帝国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

 

思考:

教会当中的文化冲突不仅初期教会有,今天的教会也一样存在。弟兄姐妹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成长环境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思维方式、处理事情的方式也都不一样……这许多的不同,在很多时候就可能会造成冲突。你经历过教会中的人际冲突吗?当时,冲突双方是怎么面对、处理的?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更多
on 19 May 2017 2:12 PM
简体中文

转变不是突然发生的,那是一个渐进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实际上在教会初期就已经发生了。

上次节目当中我们说到,司提反之所以被打死,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基督信仰与当时犹太传统信仰两者之间的一个差别。司提反的信仰宣言导致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联手一起反对基督信仰,而就在司提反被打死的现场,有一个名叫扫罗的年轻人(使徒行传第七章)。扫罗在传统犹太信仰、犹太文化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他信奉犹太教,严格遵守律法。从圣经的记载看,扫罗或许并不是逼迫教会的主要领袖,但是很明显,他在反对基督徒的人群当中起着一个领导的作用。但是,就在他非常热心逼迫教会的时候,耶稣基督亲自向他显现。而这被称作扫罗的人,就因为这一件事情,生命发生了一个彻底的翻转,从一个热心逼迫基督徒的人,变成了一个热心传福音的基督徒,还改了他的名字,后来人们都叫他保罗。

在犹太文化中,一个人改名字,往往意味着他对个人生命与生活的看法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扫罗变成了保罗,这个人的改变给当时的犹太社群带来极大震撼,也极大地影响了教会的发展方向——福音之门向外邦人敞开了。此外,使徒彼得把福音带到外邦人哥尼流一家人当中,也让教会中的犹太基督徒渐渐接纳了外邦人归主这件事。但与此同时,福音在犹太社群当中的传播,继续面对相当多的困难。

更多
on 12 May 2017 2:12 PM
简体中文

上次节目当中我们说到,很多研究教会历史的学者都以五旬节作为教会的开始,因为在五旬节之前,犹太民族认为上帝的救恩只是保留给亚伯拉罕的后裔。但五旬节圣灵降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今天称之为弥赛亚时期的来临。这个弥赛亚时期的特征,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要临到万国万族的人。五旬节之后,这相信“独一真神”的信仰就突破地域性、民族性,而成为一个普世性的信仰。

在使徒时期,教会人数急剧增长,但随即遭到犹太官府以及社会上层的强力反对、压制。这当中固然有政治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好消息”挑战了当时犹太人的传统信仰。日益严重的打压迫害之下,教会历史上的这第一代基督徒四散逃亡,将福音带往远方。

***

思考问题:基督信仰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让大家看了都喜欢的东西。所以,如果你今天不喜欢它,那一点都不奇怪。不过朋友,你有没有好好地想过,你讨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

如果你早就是基督徒了,那么,看到历史上的这一刻,我们需要思想的是——今天你我所信的,跟当年司提反所坚持的,是不是完全一致?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所持守的信仰而遭遇“司提反困境”?或者,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手上也攥着一块石头,预备要丢向身边的某一位“司提反”?

***

更多
on 05 May 2017 2:12 PM
简体中文

在进入正题讲教会历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要来看一看教会的根基。

事实上,教会不是在两千多年前耶稣降生的时候才有根基的,教会的开始有犹太宗教的背景。从圣经当中我们看到,早在耶稣降生前,上帝就特别拣选了犹太人这个民族,透过这个民族告诉世人,祂是怎样的一个神,跟人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读一读旧约圣经就会发现,犹太教是一个上帝启示的宗教,根据这启示,我们看到圣经中的神告诉我们说,祂是独一的真神,是至高神,是万有的创造者,也是生命的源头。当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他就是使用犹太人的经典,在犹太人的会堂教导圣经,他也到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殿去敬拜神。

不过,耶稣在世时所传的这个福音,已经跟犹太教有别了。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耶稣指出,人有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哲学,但这些人的思想都是片面的,有局限性的,不足以使人与上帝相连。人要去到圣洁神的面前,唯一的途径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他也宣告说,将来各族各国各民都要来到上帝的国,换句话说,基督信仰并非专属于犹太民族,而是一个超越国界与文化的普世性的信仰。

更多
on 28 Apr 2017 2:12 PM
简体中文

我们当年上历史课,辛辛苦苦背好些年代地点人名,然后呢?那些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任何作用吗?好像都没有啊。为什么肖容还要邀请你一起来学历史呢?

今年春节我跟一个年轻朋友一起吃饭,当中就分享到自己的信仰,那朋友很好奇地问:“基督教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吧,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你可以给我讲讲它发展的历史吗?”

因为很多人一起吃饭,我就只能是就着自己有限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讲一下。这件事让我看到,很多还不了解基督信仰的朋友对教会历史感到好奇,因为他们希望透过历史来了解——你们这些基督徒为什么要信?而对肖容来说,我也突然意识到说,原来我做了这么多年基督徒,但是我对基督信仰的历史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所以我就想去找本书来看看,多了解一些,最好还能有合适的书可以推荐给我的朋友。

稍微留意了一下,发现市面上讲教会历史的书非常多,大都写得相当严谨,美中不足的是很多太过理论化,不要说非基督徒,就是拿到教会里,也只有受过神学训练的牧师传道才能比较容易消化。但李振群老师的这本《透视教会春秋》,我打开匆匆读了一章就被吸引了。因为这本书写的相当生动,用很多历史故事串出一条主线。这不是一本用来钻研学问的书,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普通的基督徒可以了解自己信仰的历史,让那些还不是基督徒的朋友也可以读得懂。

更多
on 21 Apr 2017 2:1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