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雍正皇帝严加执行禁教令之后,天主教在中国的活动基本上就沉寂了下来。直到大约一百年之后的十九世纪初,欧洲基督教国家的基督徒们开始思想,要怎样到东方各国去履行宣教的大使命?
随着欧洲各国海事实力逐步提升,海外贸易大幅增加,东西双方的接触也日渐增加,为宣教事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日益强大的英国,基督徒们更是积极地思考如何踏上中国宣教之路。不过,由于中国闭关自守的国策,外国人根本无法进入中国公开传道。当时,西方跟中国唯一的接触就只有在广州进行的贸易活动,但统筹英国和中国通商的东印度公司从商业利益的角度着眼,尽量阻止宣教士前往中国,以免影响贸易进行。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神兴起了一位福音勇士来开拓中国的福音事工,他就是英国伦敦教会的宣教士罗伯特马礼逊。
1807年,经过八个月的艰苦航行之后,马礼逊抵达广州。他无法以宣教士的身份在中国逗留,不得已加入东印度公司充当翻译员,以翻译员的身份开始中国的宣教事工。
当时,外国宣教士根本不准进入中国,中国人更是不准信奉“洋教”,就连西洋商人想要学一点中文都不可以,因为朝廷有禁令,中国人不得教洋人中文,违者斩。此外,洋商登陆中国之后不可自由活动,只能在指定商馆停留,生活所需一律由中方代办,活动范围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