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姐决赛平静地落幕了,曾经风光一时的亚洲年度盛事,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好像一个老兵,年轻的时候缔造传奇,凋零的时候,大家却不忍看。
有人评论说:“只是时代不一样了。选美的赛制过时,评审的审美也过时;而且今天,美女选秀哪里看不到?”
正因为今天美女选秀哪里都看得到,所以当初港姐的辉煌才会令人倍加愿意珍藏在记忆里。
香港小姐竞选是40年代的创意产物,当时社会不鼓励把女性的姿色交付公开品评,参加的佳丽不仅稀少,而且多半是风尘女子。50年代,影视业涉足进来,参赛者一旦中选便可以获得演出的机会,不过角色还是以性感香艳者居多。
直到70年代,香港经济扶摇直上,社会步入黄金十年,审美眼光大为不同。TVB接管比赛后,提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新选美指标,知识、态度、口才、才华、个人特色都加进来,然后,随着多元而高级的审美方向的出现,港姐竞选也迎来了辉煌——赵雅芝、钟楚红、张曼玉、袁咏仪,乃至李嘉欣、邱淑贞、李绮红……这些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出于这个时期。这些美丽的女子参与电影又再离开,余韵却久久不绝,套一句现代诗:“一动便是一种风姿,千动便是千种风姿”。
每个人都希望能养出一张好看的容貌,进而活出美丽的风姿。可是,究竟怎样的美更让人萦绕在心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