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Webcast RSS

简体中文

我上回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民俗、禁忌的事,其中也提到有关祭祖的事。祭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课题,因为有些人认为信了耶稣以后不再拜祖先,人家就说“信耶稣的人不要公嫲”(就是祖先都不要了),信耶稣的人就失去了华人的身份。其实这些都是误解。我们必须要了解祭祖的真正原因和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一)祭祖背后的动机

1)心里的惧怕

我上回先和大家分享了:祭祖,乃是因人心里的惧怕。过去传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鬼有所归,就不可怕;没有地方可归,就会成为厉鬼,留在人间会给我们带来灾难,给子孙带来灾祸。就是因为害怕的关系,我就拜祖先,替先人超度,让先人有所归,有地方去。这是第一个祭祖的原因。

2)为亡灵超度

更多
on 16 May 2018 2:12 PM
简体中文

近来肖兰与一些神学院的同学聊天,大家的话题自然就谈到了事奉的艰辛。有同学说传道人的工作是做给神看的,虽然工作弹性很大,别人也很难时刻监督、衡量工作的成果,但想到自己真正的上司是神,就不敢疏忽了。

同学这番话让肖兰想到了有关米开朗基罗的一个故事。在罗马西斯廷教堂的屋顶上有一幅震惊世界的艺术品,那就是由著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所画的大型拱顶画——圣经《创世纪》第一章的故事。这幅拱顶画的创作耗费了米开朗基罗四年的时间。这四年里,米开朗基罗必须攀着梯子爬上脚手架,仰面朝天地躺着作画。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像服苦役一样地创作,常常废寝忘食。整个画作十分精美,颜色调配也很适宜,被公认为千古杰作。然而,四年的辛勤创作,使米开朗基罗在最后完成这幅作品时,年仅37岁的他竟变成了一个弯腰弓背的老头。有朋友问他:“参观的人都是从地上仰望着看,距离那么远,你何必下这么大的功夫,画得这样仔细呢?” 米开朗基罗回答说:“可是,我自己知道画得是否完美呀!”

更多
on 15 May 2018 2:12 PM
简体中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宗教活动采取了两线并进的政策。所谓两线是指:一方面,宗教被认为是阻碍新中国进步的腐朽因素,应予取缔;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宗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需要时间逐步淘汰,而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其力量为国家建设作贡献,无需即时禁止。

这一两线政策导致当时教会内部出现了矛盾。一些人认为,教会不应当参与政治,不能依附任何政治党派,而应维持自身的独立,自行推展教会事工;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教会应当顺应环境,配合国家的需要来进行教会活动。就这样,中国大陆出现了两种教会,一种是政府认可的公开教会,另一种是不被政府认可的私下聚会点。

为确保中国的基督教符合国家宗教政策,新政府成立了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简称“三自会”),通过这个组织统筹全国基督教事务。在三自的名义下,任何来自外国的宗教活动形式均被视为与自治、自养、自传不相符,中国基督教的事工从此不再容许任何来自外国的参与。并且,只有被称为三自教会的官方认可教会,才可以公开聚会,不在三自会领导之下的基督教事工,均被界定为非法活动。1956年,三自会宣布,中国教会已经与外国教会断绝了所有联系,并且在三自会的带领下已经实现了教会的完全合一。不过,在随后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中,三自教会的活动范围也受到波及,事工持续萎缩,聚会人数剧减。

更多
on 11 May 2018 2:1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