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生与死(二)

  • 首页
  • /
  •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生与死(二)
肖兰
21 Dec 2016

    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欢迎收听由“环球广播电台”为您播出的圣经灵修系列节目“丰盛的生命”。我是主持人肖兰。前不久,肖兰回国奔丧,参加了家翁的丧礼,看到婆婆和亲友们哀伤的模样,特别是在遗体被推进火化炉的前一刻,场面十分凄厉。是的,生老病死,婚丧礼俗是我们世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些事情当中,有喜、也有悲;有欢乐、也有无奈。从这些平凡,然而却包含着人类深切情感的习俗中,我们看到人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无奈。在有限与无奈当中,我们忍不住要问:难道生命就这样短暂,幸福这么快地转眼即逝了吗?这世界究竟还有没有永恒?人究竟能不能摆脱死亡,获得永远快乐的生命呢?显然,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人能够给的,我们还必须来到《圣经》中,到神的面前寻求解答。

         现在,就让我们从《约翰福音》中来看耶稣是怎样赐人生命的。我们今天要读的经文是《约翰福音》11:17-44节。

        在查考今天的经文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耶稣时代犹太人的丧礼是怎样的。一般来说,巴勒斯坦由于气候特殊,人一旦死了,就要尽快收葬。办理丧事在当时一度是很花钱的事,必须预备最好的香料抹死人的尸体;又要为死者穿上质料最佳的衣服;此外,还要准备一大批珍贵的物品陪葬。亲戚、朋友等人都要尽可能去参加丧礼,因为,参加丧礼不但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现。丧礼的头三天为哭泣日,因为犹太人相信,在人死后的三天,死者的灵魂会在尸体的周围“游走”,找寻机会,重新进入。到了第四日,“当它(也就是灵魂)看到尸体的脸部已经变了色(也就是说腐化已经开始了),这是,灵魂才会离去”。因此,犹太人丧礼的习俗,视人死后的头三天为最大及最强烈的哀伤期,在这期间,死人被看作仍然在场,见证他的家人与朋友对他的哀悼。

         今天所读11:17节经文,直接把我们带到了事情所发生的时间处境。不管地理环境怎样,很明显地,耶稣刻意安排了祂到达的时间,以致“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从前面我们所了解过的犹太人丧礼背景中,我们知道死后第三天这个时间概念在当时人心中的重要性。耶稣到的时候,正好是前三天极度哀伤期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人们认为灵魂已经离开了身体,不再回来,尸体开始腐化的时候。

         耶稣到达伯大尼这个家庭时,相信这里也像一般犹太的丧家一样,到处乱哄哄的,挤满了人。从经文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大和马利亚两姐妹的不同性格。马大看来应该是姐姐,她一听见耶稣来了,便马上前来会见他。然而马利亚的依赖性比较强,也比较安静,她等待着耶稣进一步的动作。

         好,这里让我们来看第21-27节经文。马大见到耶稣,她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哎,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在责备耶稣,为什么在接到消息时,没有立即赶来救拉撒路,让他免于死亡。不过,马大接下来的话,语气好像又明显地有了转变,变得较为有盼望了,22节马大说:“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从这句话来看,马大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接受不久之后要发生的那个伟大神迹。但照第24节的记载,这个说法似乎仍然有所保留,尤其是第39节经文,当耶稣吩咐挪开墓门的石头时,马大甚至反对打开墓穴。第23、24节经文,耶稣向马大保证,拉撒路必然会复活,马大的回应是:“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是的,马大与耶稣的对话显示出马大信心的局限。虽然马大相信耶稣是从神而来,但她的话表明,她所认识的耶稣还只是个行神能的媒介和拉比。所以,马大所理解的复活也只能像犹太教大多数人一样,就是当弥赛亚的国度来临时,在末日众人都要复活,到那时,拉撒路也将会复活过来。当然,要是拉撒路还没死,也许耶稣还可以行神能,使他病愈。但现在拉撒路已经死了,那就只好等待末日的时候神使他复活了。不过,耶稣的回答,清楚地纠正了马大对祂的信念和认识,25节耶稣的回应是:“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耶稣的这个宣告,可说是前面几章圣经,一直延续下来的启示的高潮。圣经从好几方面向我们揭示,耶稣是生命的赐予者。在物质方面,祂将普通的水变为婚宴上的美酒;在属灵方面,祂将神国度的新生命赐给了尼哥底母,也将从祂而出的生命的活水赐给了像撒玛利亚妇人那样心灵干渴的人;在肉身方面,耶稣将生命赐给了一个垂死的孩子,也给了那长期瘫痪的病人,以及那个生来瞎眼的人。透过这一切,耶稣要告诉我们,祂要将从祂而出的,那属神的、永恒的生命赐给世上所有属祂的人。虽然,马大也相信有一种属神的永恒生命,但在马大的思想中,那是在末日才有的新生命。这里耶稣引导她,要彻底更新她的盼望。耶稣要让她看见,那胜过死亡的复活生命,不是局限于遥远的将来,而是目前,此时此地,在祂里面就可获得的。祂就是“复活”本身,是神的救恩与所应许的生命的化身。信靠耶稣就意味着死亡已经被打垮。虽然,我们的肉身仍会经过短暂的朽坏,但那并不是真的“死亡”,不是盼望的幻灭,也不是生命从此化为乌有。对相信的人来说,透过信靠耶稣基督,现在就可获得神的永恒生命。尽管马大以几个称号(基督、神的儿子)来回应耶稣的挑战,但正确的神学称谓往往并不能代表完整的信仰内容。      

         从28-37节经文我们看到,耶稣邀请马利亚来与祂会面,马利亚赶紧来见耶稣,而且,看来她那一大群哀伤的朋友也一同随行前往。马利亚的举止不像马大那样,她在灵性上与耶稣较为亲近,所以,这使她能更为释放地与耶稣分享她内心的感受。马利亚俯伏在耶稣跟前,诉说了与马大同样的遗憾:“主啊,你若早在这里……”,并且哭了起来。与她同行的朋友们,也同样悲叹哭泣。33节经文说,耶稣看见他们这样,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从这里,我们看到耶稣也同我们一样体会到人间的种种痛苦,祂在人性上既是与我们一致,那么祂在体会痛苦上,也就与我们一样。35节经文更告诉我们:“耶稣哭了”。犹太人看见耶稣的眼泪,知道祂爱拉撒路,但他们大部分人不知道,其实,耶稣也一样爱他们,而且耶稣的爱是深远的、不灭的爱。从37节经文我们看到,耶稣的出现再次惹起了众人的疑问。有些人认出祂就是叫瞎子复明的人,奇怪祂为什么不能叫拉撒路不死呢?当然,耶稣绝对能这样做,但祂要行更大的神迹,叫相信祂的心灵有更大的盼望。

         现在,让我们来看38-42节经文。耶稣来到坟墓前面,吩咐移开墓穴口的石头。马大明显无法面对这样信心的终极性挑战,因此,她向耶稣提出了忠告:灵魂已经离去,尸身已开始腐臭了。而耶稣则以自己应许过的事来提醒她,指出这一切至终将会带来神的荣耀。从马大和耶稣在墓前的对话,可知马大的信心仍有待成长,而唯独有信心的人才能看见神的荣耀。耶稣的祷告印证了本书自始至终提及的一点,那就是祂与父神是合一的。祂并不是神能的媒介,祂所行的一切完全反映了神的恩惠和荣耀。祂将要行的,是要让四周的人、犹太人、门徒、马大和马利亚知道并相信祂的身份和工作。

         43-44节经文,耶稣做出祷告之后,那时刻来临了。耶稣呼喊:“拉撒路出来!”,很奇妙地,“那死人就出来了”。他身上裹着布。在安葬前把死人的身体包裹,是犹太人的风俗。显然,拉撒路的脚是另外包裹的,因此他能够行走。想象一下,那必定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景象!人看见了这样的神迹,又怎能不相信耶稣呢?

        弟兄姐妹,拉撒路复活的神迹,指向了耶稣的身份——生命和复活的主。生命的更新和转化,在于人是否相信耶稣是神所差派的独生子。人若相信,就已经因耶稣而在永生里了,肉身的灭亡并不能夺取这生命。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