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13):合乎中道地看待自己

  • 首页
  • /
  •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13):合乎中道地看待自己
肖兰
12 Jun 2018

最近肖兰从网上看到一则小故事,觉得十分有趣。这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博士生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进入研究所后,博士生发现自己是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博士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于是博士微微点了点头,心想:与两位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鱼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快步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要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面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啊!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身来,走起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了!”终于博士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博士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夸,“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连忙将他拉了起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埋在水面下。我们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则小故事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点儿好笑呢?不过笑过之后,您想到了什么吗?是的,故事中的博士所闹的笑话,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会以另一种形式上演呢?保罗在给哥林多信徒的信中就指出他们属灵上的骄傲。在教会里,许多人自以为有智慧,因此自高自大,高抬这个,轻看那个。这态度自然会在教会肢体之间造成分裂,影响教会的成长。那么究竟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哥林多前书》4章6-8节的经文,看看保罗所带给我们的教导。

我们刚才所读的经文,保罗在声明了基督的执事的身份后,又将笔锋转向了哥林多信徒。他要告诉他们,他之所以在信内一再陈明亚波罗与他算不得什么,目的全是“为着他们的缘故”,是教会的情况所需,也是为了信徒们的好处。为了要使弟兄姐妹得着帮助,保罗在这里甘愿豁出自己,把自己及亚波罗都拿来做示范的例子: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第6a节)“转比”就是应用的意思。有一位牧师曾说,传道者与一般专业辅导员或社会工作者的分别就在于,我们不应、也不能建立任何自我防卫的机制。在聆听别人的境况,分析对方的问题,以至给予适当的诊断和建议时,我们必须同时把自己交付出去。我们不能保护自己的情绪不受干扰,不能不“与哀哭者同哭”,更不能单单看对方为我们的受助者而不同时是我们的弟兄,我们不可在受助者离去、卷宗掩上后便若无其事。作为牧者,我们被要求将自己毫无条件地豁出去,好能分享、参与人间众生的种种苦与乐。我们不是局外者,也没有权利为自己保留任何“自留地”。也因此,保罗在处理明明与他无关的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时,竟然又是自我剖析,又是自我谦抑,把自己拿来作为例子加以说明,目的就是“为你们的缘故”。

合乎中道地看待自己

保罗要弟兄姐妹了解什么、得着怎样的好处呢?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第6节)保罗要求哥林多信徒别效仿他们过于圣经所记的,意思就是说,一方面保罗仍然认为他们有值得信徒学习的地方(否则他们便失去了作为传道和牧养者的资格);另一方面,他们却不值得信徒无条件的效忠与尊崇。都不过是人嘛,怎么可以把他们当作神来敬拜呢?传道者既不可过分自贱自轻,也不可自尊自大。事实上,对于被推戴的人来说,要他们对自己有合宜的认识其实并不容易。在如潮的万岁声中,在如雷的掌声中,很少人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致迷失自己。当别人一致要求你做不平凡的人时,要保持凡人的心态,拦阻众人“不献祭与你”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被偶像化”是极难抗拒的诱惑。在讲坛上站久了,惯常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后,在台下便很难使自己不仍然以神的代言人自居;当别人对你的讲论如痴如醉,各类型题目的演讲邀请纷至沓来时,怎么能叫自己不相信自己便是真理的持守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通晓,无不是权威呢?有多少人能像保罗那样清楚的了解到他们“也是人,性情和众人一样”(徒14:15),并且真心真意的要求信众别过分的效法他们呢?真是知易行难啊!

基督徒对于别人的评价,是有条件、有所节制的。任凭一个教会的领袖再怎样德才兼具、建树甚多,我们都只能对他抱相对的敬意,万万不可把血肉之躯的人神化,视为比一般人高一级的超人。初期教会就是因为拒绝遵奉罗马皇帝为国家神明,惹来严重的逼迫攻击。今天我们可有相同的态度,坚决拒绝视任何人间领袖为真理的化身?还是我们正在教会的檐墙下塑造偶像,或自我无限化呢?

保罗禁止哥林多信徒将亚波罗和他无限化,理由是“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第6b节)这真是个吊诡性的情况。表面上哥林多信徒尊奉保罗和亚波罗为绝对领袖,是把别人无限高抬,而将自己贬抑了;但背后的实况却是他们只是藉尊奉领袖来高抬自己。这一方面是他们欲挟某些领袖之名而自重,企图在并入了该领袖的门墙下之后,便能在党争中力压群雄。另一方面,他们这样品评教会的领袖,不论是吹捧或贬损,背后其实都显示出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权对别人的作为审定评价,他们才是好与坏的分判者。魏晋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流行品评人物,设定了如“九征”、“十二才”等标准,然后把各类历史人物套进这些标准去,从而分判出各等级的人来。从事这种品评人物的人,大抵是当时期的名士,他们豪逸骄奢,心中并无任何确定的偶像,就是被他们品评为德才兼具的至圣,也不过是符合了他们心目中尺度的凡人而已。与此相似,哥林多教会信徒对自己心目中领袖的追捧,正说明了哥林多信徒对各教会领袖的品评,贵重这个,轻看那个,美其名是对领袖们景仰推崇,但骨子里却是自高自大的表现。

我们所拥有的都是领受而来的

保罗责问哥林多信徒说: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第7节)这三个问题都是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哥林多信徒岂不常以为自己具有特殊的智慧,比别人更属灵吗?好,且承认他们确实与别人不同,那使他们与别人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他们自己的功劳?当然不是!哥林多信徒一方面不敢如此猖狂,另一方面既然他们自命为属灵的,并且宣称这些恩赐是神恩宠有加的结果。要是他们招认了自己之所以与别人不同,完全是因为神的恩典,那么保罗质问他们“还有什么可夸的地方呢?”并且,他们之所以能挟保罗、彼得、亚波罗等教会领袖自重,岂不是因为这些领袖曾经在哥林多教会事奉、教导、牧养他们吗?如果是这些领袖的劳苦,哥林多信徒才能在信仰上成长,那他们所有的一切不都是从这些领袖领受而来的吗?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为什么他们竟然自命不凡,有资格品评起老师来了呢?

基督教是个历史性的信仰,自耶稣差遣门徒向外宣教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年之久。二千年来,神的使命从未停止在地上被执行,福音的信息也一直在万民中传述。神并没有选择用天使,更没有打算以自己的直接行动来命令人皈依。无疑,圣灵的内在感化,以至某些外显的福音大能如医病、赶鬼等,常常伴随传道者及皈依者的左右,但福音主要还是由人去传开的。就是保罗在大马色路上直接被主基督所呼召,也还是要由亚拿尼亚等信徒向他传讲福音的具体内容呢!因此,基督信仰必然是领受得来的。没有人可以说他的信仰内容纯粹是由天启而得,或声称他个人独得了任何神秘的启示,以否定那个传递了二千年的信仰内容。

这种对信仰的历史性看法,是福音派信徒常常忽略的。他们以为肯定了历史和传统,便等于破坏了圣经的独一无二性,或绝对化了人间的相对权威。固然,“唯独圣经”是我们所持守的信仰大法,只有圣经才拥有终极的发言权。但是单单说圣经是终极权威是不足够的,必须确保圣经以一个正确的方法来诠释,方能避免走入歧途。但问题于此便产生了:为什么圣经只可以用文法和历史的方法予以诠释,却不能同时用自由联想或寓意来解释呢?为什么我们相信圣经是神的口述默示、圣经具有内在一致性,圣经同时是神的话语又为人的话语呢?这些前设难道是圣经本身所能提供的吗?如果我们不认定教会历史里主流的信徒对圣经权威的看法是我们最大的保证,也是必要坚持的传统的话,那么“唯独圣经”便是一个无根、虚妄的口号。

是的,没有信徒可以自夸他的信仰不是从别人那里领受得来的,没有人可以说他的信仰是由他自己冥思苦想得来,或是神报梦打雷给他的启示,也因此没有人可以为他在信仰的问题上有任何拍板定案的发言资格。面对那个历无数代的信徒用鲜血保卫、流传下来的信仰,我们只能谦卑领受,恭谨承担,并且庄严地以承先启后的态度再传递出去。

属灵的骄傲

保罗再挑战哥林多信徒说:“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第8节)哥林多信徒存在着一种“已得着”的心态,这是很多信主若干年后的基督徒所常有的: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圣经及神学知识,因此不需要再花时间上什么主日学、研习班;就是在崇拜听道时,对讲者旧调重谈的论述也实在提不起劲儿。他们也自信有充分的信仰经验,而无需再刻意寻求神的介入和启迪了;并且说实话,他们好像已经把信仰和生活各方面都安排得好端端的,一切都有规律,自然也不希望有任何外在者予以干扰和改变。对于这种自以为“已经饱足”、“已经丰富”的基督徒,信仰只是一个周而复始、重复不断的游戏,再没有任何新的期望与渴想,也没有什么要积极追求的东西了。这些人认为自己是自足的,牧师、传道只是协助教会运作的雇工,并不是聘来教训他们;他们并无受教导,依赖别人的心理准备。既然他们已经在原则上拒绝了神有新的启迪给他们、别人有新的提醒给他们的可能性,又否定了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有任何转变、改善的必要,那他们的信仰就真的是再无新的因子了,他们果真是“已得着”了。

这样的信徒从来无法理解到了晚年的保罗竟然还可以宣称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3:13,12)他们也不会相信只要不心肠刚硬,神仍然可以藉着一个初出茅庐的传道者给予他们适切的提醒,或藉着他们已经念过十多遍的经文重新教导他们。他们不晓得除了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有权说“成了”以外,没有一个仍然在世的基督徒可以够资格说这句话,因为信仰的奥秘是穷我们一生也无法完全参透的;因为神在我们生命里的计划是永远大于我们的现状;因为今天的我们仍然是糟糕得无法在神面前昂首站立。哦!怎么可以说“已经饱足、已经丰富”了呢?

哥林多信徒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完全,可以确保在末世得冠冕,分享神的王权,而无需保罗等使徒参与在其中了。他们以为那原来用在末日见主面时才得着的完备智慧、完备能力,如今在世的日子便已经得着;既已得着,当然便再也用不着保罗等的过问了。保罗说,作为他们的传道者,他自然是盼望他们果真是完全了(也就是做王了),因为如果他们真的完全了,那作为老师的他,任务岂不是同样完成了吗?要是他们果真作王了,保罗等也自然一同作王了。保罗却是由衷地希望他们“已经饱足,已经丰富”,他也盼望他们如今已得着神为他们存留的奖赏。问题只是:哥林多信徒果真已经完全、已经作王了吗?

亲爱的弟兄姐妹,是的,愿我们在基督里能合适的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彼此扶持,共同建立我们属灵的家。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