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01):清我们的身份

  • 首页
  • /
  •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01):清我们的身份
肖兰
20 Mar 2018

从今天开始,肖兰要同您一起来查考《哥林多前书》的经文。《哥林多前书》是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弟兄姐妹的一卷书信,里面蕴藏着许多属灵的真理。它教导我们如何将神的真理落实到我们基督徒的现实生活中去;它告诉我们基督徒活在主耶稣和圣灵的里面,当有哪些特质、思想模式和具体的行为。是的,教会要在这个世界上做盐做光,不正是需要我们这些基督徒本身活出光明、美好的生命来吗?盼望《哥林多前书》的查考与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过好教会的生活,活出不一样的生命。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信息之前,肖兰先要给您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位信徒来找司布真牧师,说他想要找一间十全十美的教会。司布真牧师对他说,在他所牧养的教会里有许多敬虔的信徒,但难免也有类似出卖耶稣的犹大,就连耶稣调教下的门徒都会出现这种败类。司布真牧师解释,一般教会都有一部分不听话的信徒,你看罗马教会、哥林多教会、加拉太教会、以弗所教会、撒狄教会都是现成的例子。司布真说:“我的教会绝不符合你的理想,不过我不相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完全纯洁的教会;如果有的话,我也奉劝你千万不要进去,免得你把人家好好的一个教会给弄坏了。”是的,世界上没有一间教会是毫无瑕疵的;只要是人组成的团体,没有一个是完全的。但是即使教会不完全,也不能改变神对教会的爱以及祂对教会的保守;而作为教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怎样使它更合神的心意。

打开圣经,我们所看到的哥林多教会就是这样一个错误百出,问题不断的教会。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教会,保罗仍然为他们向神献上祝福与感恩,因为哥林多教会是神所拣选,是神所爱的,并且有神丰盛的怜悯与恩惠在其中。今天我们要从《哥林多前书》1章1到3节的经文,来看看在美好的祝福当中,保罗传达给每一位神儿女的信息。

为了对《哥林多前书》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这里先要对保罗时代,哥林多教会的历史背景有个概括的了解。首先,哥林多是一个古老的希腊城市,在地理环境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它位于希腊半岛,是南面雅典等城市及北面马其顿各城市间的通道,而且哥林多城的东西面都有出口港,也因此它又是东西货运的必经之路,有“海之桥”的美称。因着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哥林多城因此成为了一代名都——那里商贾林立,经济蓬勃。在保罗造访时,当地的人口可能已有数十万之多,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不同种族,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汇集于此,这当中包括了自由人、奴隶、富商、流氓、希腊人、罗马人和东方人等。大家聚集在那里为自己编织美梦,寻找自己的理想,以及实现个人的野心。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中,罪恶自然也充斥其间。

哥林多教会是保罗在第二次的宣教旅程中所建立的。在那里,保罗结识了与自己同一个行业的一对夫妇——百基拉和亚居拉,他们都是以织帐篷为业的。保罗与他们结为福音伙伴;后来提摩太和西拉归队,由此更是组成了一支强而有力的福音团队。在哥林多,他们先在各会堂向犹太人传福音,以致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全家都皈依了基督,同时也有不少犹太人信主;但还有很多犹太人抗拒福音,起来反对保罗。于是保罗不得不离开会堂,转而以信徒的家作为福音的聚点,带领很多外邦的异教徒归了主。因此,哥林多教会最初就是由大部分的外邦人和少部分的犹太人所组成的。保罗在哥林多宣教一年半的时间,后来因犹太人激烈的攻击,甚至上告亚该亚的省长迦流,在情势逼迫之下,他不得不离开哥林多,回到以弗所去。不久,保罗就结束了他第二次的宣教旅程,那时大约是主后52年。

保罗离开后,听到哥林多教会的景况每况愈下,教会中存在着许多道德性和教义性的问题。在道德方面,有诉讼、争竞、私吞祭物、赴吃祭偶像之物的宴会等;在教义方面,有人高抬智慧,误解基督教自由的真意,集体崇拜混乱,高抬说方言而缺少爱心,错解基督及信徒的复活论和来生论等。面对着诸多的问题,保罗写下了哥林多书信,以维护福音的纯正,帮助信徒建立圣洁的生活。

现在我们要回到书信的开头。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保罗的自我介绍——奉神旨意,蒙召做耶稣基督使徒,这是保罗的一个自我身份的宣认,代表着保罗对他的地位、角色与权责的看法。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三重的进程。第一,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使徒。使徒是使被差遣的人,奉派往某地代表差遣他的人,做成交付他的任务。这可不是怎样高级、重要的职位哦!因为职位本身并不附有决策、领导的权力,自然也不可以独当一面。但是我们却仍然记得保罗曾如何面红耳赤地为他的使徒地位而争辩,并且声称这个地位是直接从耶稣基督而来的。为什么要这样介意一个似乎并不如何光彩的位置呢?答案自然是由于保罗认定他事奉的是一位极其荣耀的主,以致他即使只充任随从、仆婢,侍立在门墙之下,也还是荣宠不过的。保罗甚至还以他作为耶稣的奴仆自居呢!是的,打从保罗认识耶稣基督开始,他便已确信自己再无可想,世间的一切再无价值。在《腓立比书》3章7节中保罗曾说: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使徒,这是他唯一的身份、地位、自我体认。还有另外一个保罗吗?你可曾听到他在信的开头做其他的自我介绍吗?不,保罗只有一个自称:耶稣基督的使徒。

第二,保罗是蒙召而做耶稣基督使徒的。使徒并不是一个领导性的岗位,它必然是被委任、擢升而至的,因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事实上,使徒这个名词原来是由差遣一词延伸而来的,因此也自然是藉传召、委任而得。不过,保罗之所以特别强调他是蒙召作使徒,除了指出这个职位不是自告奋勇,自动请缨的结果外,也是指着他在大马色路上被照的那桩历史性的事件而言的。保罗是蒙召而做耶稣基督使徒,因为在他的过去曾被耶稣基督强行闯进其生命,并且也是因着这次介入而改变了他往后的一生。其实我们也是多么需要这样的蒙召经历呀!被神由外而内地闯入我们的生命中,然后又把我们从原来自己的生命中拖出来,以致我不再是昔日的我了!

第三,这段自我介绍还告诉我们,保罗是奉神旨意才蒙召做耶稣基督使徒的。蒙召作为一个经历,固然是具体地发生在某个特殊的历史时空;但蒙召作为一个身份,却必然超越这个历史事件,好变成在本体上的永恒确认。就好像一个男孩子对他的女朋友说:我们的邂逅可不是巧合的碰上,而是上苍的安排,冥冥中注定的缘分。难道保罗只是在偶然的机缘下,才在大马色的路上碰见耶稣的吗?当然不是!他老早就被神选召,自小便受到各方面的准备,并且是神细心布置了在大马色路上所发生的事。因此“奉神旨意”这句话也就不能以任何偶然性的历史近因、远因来解释,推搪过去,而是必须承认神永恒计划里的事先安排了。

也许预定论产生的神学困难比它所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但我们必须了解的是,加尔文在提出预定论的理论时,目的可不是要将某些人排除出救恩的门外,而是在于巩固信徒的信心,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得救并不是随机巧合的事,无须过分忧虑信仰会否在往日的日子里不慎地失落了。加尔文向信徒保证:不会的,因为一切都在神的预定计划中。这里保罗也将他的历史性蒙召,上溯至神永恒的旨意中去,因此他无需在其他使徒面前自惭形秽。他不是使徒吗?也许他的被召比其他使徒为晚,但在神的旨意里又怎有早晚先后之分呢?他不是本来就是使徒吗?

除保罗外,写书人还有兄弟所提尼这个名字。这里用“兄弟”一词,显示出所提尼应该是哥林多教会熟悉的人物。关于他的身世、背景、职业、事奉,我们通通不清楚,可能他就是《使徒行传》18章17节提到的管会堂的人,日后成了保罗工作上的伙伴;可能他便是这封信的书记,负责将保罗口授的内容笔录下来。无论如何,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可供证实和否认这个假设,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哥林多前书的作者是保罗,这是我们可以确切知道的。

在介绍完自己以后,保罗在这里又提到了教会。《哥林多前书》的受信人是谁呢?如果将第二节中的那句话直译的话,那就是神的教会,那是在哥林多。不需要与其他保罗书信的用法做比较,我们都可以察觉到保罗再次强调的是神的教会,而不是哥林多的教会。保罗要清楚申明的是,教会不管坐落在哪里,最重要的还是它为神所拥有。教会这个字在原文中并没有什么神圣的地方;一切社团聚会,只要有若干人聚在一起,便都可以用得上。如果要说基督徒的群体与其他社团聚会有任何分别的话,那便是它是由神所拥有的,为神而存在的。

保罗进一步阐释神的教会的含义。第一,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成圣用的是过去被动的时态,显示成圣是神的作为,而不是我们自行修炼的结果,并且这事已经达成了的事实。圣洁的首要含义是分别属于神。而能够将我们从芸芸众生中分别出来归属于祂自己的,也只能是神自己。因此我们的蒙拯救,被圣灵重生,本来便已为我们成就了在地位和身份上的成圣的事实。日后我们成圣的努力也只是在生活行为上,努力使自己的表现与我们已经成圣的身份相称,表里合一而已。

第二,他们是蒙召作圣徒的。同一个蒙召的字又再出现。蒙召不是做使徒或教会领导人的专利,却是每个信徒都需要个别体会的经历。我们是被召的一群,被召是基督生命的起点和基础。圣徒这个翻译可能有若干误导,因为这会使我们联想起天主教头上戴着光环的圣人们,更会使我们误以为圣徒是我们独自闭关苦修所达致的境界。不!圣徒这个字既是一个地位,又有群体性的含义。就好像旧约以色列民从万族中被神呼召出来,使他们分别为圣,并分享神为他们整个群体预设的福气。圣徒是群体性而不是个人性的,这里指的是教会。没有人可以远离信徒群体而自行练功,而成圣的事实也只可以具体的反映在群体的关系上。我们个人不能远离弟兄姐妹而成圣,因为教会就是圣徒的群体;也只有在教会内才有成圣的可能。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姐妹都是蒙召而成为圣徒群体的。

关于这第二节经文,除了在基督耶稣里成圣和蒙召做圣徒外,还有第三个含义,那就是他们也是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这句话读来似乎有点别扭,也在解释上容易产生若干的困难。到底这些“在各处的人”指的是哥林多教会以外的弟兄姐妹,还是仍属于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呢?有人以为保罗指的是分散在各犹太会堂里聚会的基督徒,因为当时期基督徒仍遵守犹太教的仪节规定,并未曾从他们中间区分出来;有人则解释保罗要声明的是教会的普世性。虽然这封信的收受者是哥林多教会,但保罗要传达的信息却是适用于不同实地的基督徒的。以上两个解释都说得过去,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会就是由一群不管散落何处,但人都求告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基督徒一方面口里宣认基督为主,另一方面也在具体的生活行为上表达出我们对基督主权的顺服。基督为主不单是我们的信仰,更是我们的生活规范。

这里保罗又补上一句: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是同一位主把不同的他们与我们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群,如同前面保罗强调他自己的蒙召与众圣徒的蒙召一样,是同样的蒙召事实。这里则更进一步告诉我们,呼召我们的主,把散居不同地方,有不同身份的我们联系起来,这是我们赖以彼此相交的基础,也是保罗得以教导哥林多的信徒,要求他们在信仰及行为上有所改变的权威凭据。不是保罗本人,而是他背后的主,使他们必须顺命、听从的原因。

在交代了写书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后,保罗表达了他对哥林多的弟兄姐妹的祝福,这是当时期一般书信的格式。他的祝福词包括了两个祝愿:恩惠与平安!这是保罗书信里常见的祝福内容。犹太人在彼此问安时,常以平安互相许愿。而平安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中文的和平、安全、太平无事的意思,更包括了幸福、丰足、富乐等广泛的美善含义。保罗在传统的平安的问候语之上,又加上了恩惠一字,可见他为基督徒的祈愿添上了一个重要的要素:神的恩典。是的,恩典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现在又为之作见证,将来又继续翘首盼望的。

亲爱的弟兄姐妹,是的,神认识我们,拣选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同时又安排了我们一生的道路,而我们也因此成为蒙恩的一群人。被神拣选是蒙福的,世上所有属耶稣基督的教会,也都是蒙恩的教会。我们都是神的子民,不致缺乏,不致羞愧,因为我们蒙了神的祝福。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