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以赛亚书:沉睡的灵

  • 首页
  • /
  • 【生命栽培】以赛亚书:沉睡的灵
肖兰
28 Nov 2017

最近肖兰在带领弟兄姐妹查经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查经小组查考路加福音第23章时,有人就提出究竟当如何来看待彼拉多这个人?因为经文显示,彼拉多实际上并不真的想杀害耶稣;真正想杀死耶稣的其实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如此说来彼拉多是不是有点无辜呢?

的确,从经文来看,不只是彼拉多,还包括那些给耶稣施刑的兵丁在内,似乎都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彼拉多在当时的情形下,同意把耶稣交出钉十字架,是因为他自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犹大地的巡抚,他虽然明知耶稣无罪,但众怒难犯,只好在两害之间取其轻,向大祭司该亚法低头。同样,那些罗马兵丁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也只是履行军人的天职,服从上级的命令,他们本人对耶稣其实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可能并不认识耶稣,他们只是奉命行事罢了。而且对于这些兵丁来说,由于残忍的事见得多了,良心在一系列的磨砺当中也渐渐的麻木了;对于犯人的受苦,自然也不能再引起任何的同情。

看来,一个是迫于压力不得不犯罪,一个是麻木,对犯罪没有知觉。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状况吗?人的良心可以麻木到一个地步,以致犯罪并不觉得不安,残暴之事并不觉得稀奇,邪恶来临也不觉得可憎,就好像一个麻风病人,指头已经麻木,以至在煮饭的时候灼伤了手也没有感觉,直到伤重死亡。是的,彼拉多和罗马兵丁真的无辜吗?或许是生活在罪中的人,已经不能分辨正邪、对错的缘故吧!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曾描述了一位大学生如何谋杀他的包租婆。这位大学生深深地觉得那位女户主罪该万死,因为她对待一般贫苦的大学生实在是过于刻薄。不过,当谋杀的思想初次浮现于这位大学生的脑海时,连他自己也十分震惊。然而,后来他越想越觉得这位女户主罪有应得,越想越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杀死这个刻薄寡情的包租婆。结果,起初以为不可思议的事,就这样渐渐的变为了合情合理,最后终于付诸行动,谋杀了她。

是的,人如果硬着良心,不断地为自己错谬的行为辩护,那么最终就会落入自欺欺人、不辨是非的地步。最后,人不仅看不出自己的错误,甚至可能还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自豪。

人的麻木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有,而且表现也都差不多。从《以赛亚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麻木也是以赛亚先知对他那个时代人们的指责。是的,以赛亚的警钟是为那个时代的人敲响的,同时也是为我们敲响的。今天,我们要读的经文是以赛亚书29章9到10节。

弟兄姐妹,如果先知以赛亚重临这个世界,来到我们当中传讲信息,你想他会讲什么呢?他只是传一些大家都爱听的平安信息吗?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心中都有数。如果当年在犹大正准备应付亚述军队的来临时,他所讲的尚且是人不爱听的话,那么今天如果以赛亚来到这里,大概也会讲类似的话吧!很可能因为这个缘故,以赛亚如果活在今世,也一样不受人们的欢迎,因为他的话没有给人们带来心里的舒坦,相反,他常常令人坐立不安。他把人带进了人所不愿意面对,却又无法逃避的境地。这是怎样的一个境地呢?就是在以赛亚的宣讲中,人要面对面的遇见神。或许我们并没有逃避神的企图,或许我们也渴望遇见神,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更加小心地聆听以赛亚的话了。

《以赛亚书》第29章第9节的经文所描绘的那幅犹大人醉酒的画面,是不是又令你想起了第28章7到8节的场景呢?不过这里的醉酒已经与前面的醉酒有所不同。先知在这里所强调的已经不再是人烂醉如泥的外表,以赛亚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犹大人心灵的罪,而不是身体的罪。

在第9节经文中,一共有四个命令式的动词——前两个与惊奇和惊恐有关,而后两个则与蒙盖和蒙蔽有关。这两句话的意思不容易明白,大概是说:你们惊奇以至惧怕,你们把头蒙起来,以至像瞎子一样看不见前路。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那么以赛亚不单是在形容他听众的行为和动作,他更是在指出这些行为和动作所带来的后果。

以赛亚的听众是谁呢?这里没有清楚说明。但如果根据上文28章14节和29章1节来推断,这些人应该是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大领袖们。那么,那令他们惊奇以至惧怕的行为就是与外邦结盟了。他们为什么会惊奇呢?因为这个结盟行为的实际果效,将会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以为政治的盟约能拯救他们,能为他们提供保障和安全,谁知这道护身符反而成为了他们灭亡的因素。他们行这惊奇的事,结果就是惧怕,而且还不是一时间的惧怕,这个惧怕将会是长久的。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犹大领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为什么看不清这个行为的后果呢?先知说,不是他们看不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看清。犹大的那些领袖们故意把自己的眼睛盖上,他们宁愿做个瞎子。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人,宁愿闭上眼睛做人,也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难怪以赛亚形容他们醉了。

醉和东倒西歪也有可能是命令式的动词。第9节下半部分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醉吧!这样讲的话,以赛亚的语气就明显的带着讽刺和嘲弄,同时也带着深深的责备和警告。以赛亚为什么这么生气呢?因为这不应该是醉的时候,大敌当前,作为领袖,头脑应该绝对清醒和冷静。如果人因为欢喜的事而喝醉酒,还情有可原;但现在没有一件令人感到欣喜、欢乐的事,也没有任何值得喝酒庆祝的事。不过,人还是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情况呢?有什么事值得人这样自我陶醉的呢?是的,世界上令人陶醉而又使人迷失常性的事有很多,其中一样就是人所自以为的智慧和聪明。那些犹大领袖以为自己很有智慧,通过与外邦结盟,已经为自己找到了出路;但以赛亚却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作出明智和理性决策的能力,因为他们都醉了。他们被自以为的智慧和聪明所醉,所以他们是以喝醉酒的眼睛在看世界,看前面的道路;而他们的脚则是受那被酒冲昏了的头脑所支配。可叹的是,醉酒的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清醒的。以赛亚为他们担忧,因为他们好像用布把头盖着,然后昂首挺胸的向前大踏步前进。犹大领袖们现在显然是瞎子走路,异常危险。他们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在严厉的责备之后,第10节经文中,先知更进一步指出他们的自我陶醉,还有一个更严重、更可怕的原因,那就是——这是耶和华所做成的。既然如此,这就带有特殊的意义了,经文告诉我们这事背后的真正动力是耶和华。不用多解释,我们也知道这又是一个带着审判的信息。第10节经文中“沉睡的灵”是什么呢?当神从亚当身上取出肋骨时,亚当正在沉睡中;当海中翻起大浪,船只几乎要破的时候,约拿也在沉睡……这样看来,沉睡就是完全没有知觉的睡。沉睡的人对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因为没有感觉,也就与外界完全脱节,进入了另一个无知无觉的领域中。就好像躺在手术台上的人一样,在麻醉药的作用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现在,耶和华也同样令“沉睡”临到那些犹大的领袖。

那些犹大的领袖以为自己很理智,很有理性,对外界的评估、衡量也都很准确;他们以为自己的头脑清醒,所做的决定也都正确。但谁知道这都是沉睡的灵所发挥的效力?事实上,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外界的触觉,因为耶和华把人正常的反应能力夺去了,令人进入一个迷离的状态,行走在一片黑暗中。在这境界里,人的智慧毫无作用,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没有分别了。

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在人的身上,有什么意义呢?这其实牵涉到一个重要的神学问题,那就是人心的刚硬。那些犹大的领袖以为自己凭智慧行事,但在神的眼中,这是他们的心刚硬、麻木的表征。这话使我们联想起先知以赛亚在异象中所听到的——耶和华吩咐他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神给以赛亚的特殊任务,目的就是要剥夺人正常认知和思想的能力。耶和华为什么要这样呢?祂的答案很可怕: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

失去了认知能力,也没有了回应耶和华话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在自己的罪中灭亡。不过我们还要留意,在耶和华的吩咐还未宣告出来之前,他要以赛亚先描绘这百姓的光景:你们听是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这就是百姓所患的病了!他们为什么听了却不明白,看了却不晓得呢?原来,不是人没有明白和晓得的能力,而是人不愿意明白,不愿意晓得;人故意把耳朵封闭起来,把心门紧紧的关上,不让神的话语进去,这样人又怎能得到属灵的亮光呢?

拒绝属灵的亮光,就等于自寻死路。神的这些话有根据吗?以赛亚书第7章中的雅哈斯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雅哈斯登基做王不久就遇上了重大的政治危机。神要给他兆头,显明祂与人同在;但雅哈斯一口拒绝了。有谁比这位雅哈斯王更能说明这句话的道理呢?他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在差不多30年后,在希西家作王的年间,人们还是一样的眼目看不见,心里不明白。在这30年间不是没有神的声音,也不是没有话语临到犹大当中;如果要听的话早就听了,那些根本不愿意听的,再给他机会他还是不会把握。人心的麻木刚硬,似乎令神也束手无策。因为人心已经刚硬了,人的心已经严严的封闭了起来,所以耶和华才任凭人的心刚硬,使这刚硬好像混凝土一样定型,让这刚硬成为拴在人颈项上的磐石,把人带到灭亡之中。

当年以赛亚在异象中所领受的吩咐,就是要成全这人心的刚硬。到了30年后,耶和华亲自把人带进沉沉的睡梦中,祂也是要亲自成全这人心的刚硬。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在人身上有什么正面的意义吗?是的,如果我们是沉睡的灵要临到的目标的话,那我们只能求主怜悯了;但,如果我们还没有落在这样的光景中,那这话对我们是绝对有正面意义的。

在这里,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大的奥秘:这沉睡的灵是耶和华的自我彰显;彰显出祂的荣耀、圣洁、公义,以及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的本性。当我们还没有成为沉睡的灵降临的目标前,我们要赶快俯伏在神的面前,求祂开恩怜悯,因为当人的心不再刚硬时,更新就可以展开了。

丹麦著名神学兼哲学家齐克果曾说,如果我们认真地面对神的话,那么我们心中就一定会充满战栗和恐慌。齐克果的这话是针对当时19世纪末的丹麦教会说的,因为在当时的丹麦教会中,圣经的话几乎成为了催眠药,可以令人心安理得的睡觉去。对此,齐克果向人们发出警告。

是的,把齐克果的话用在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中,也是很合适的。今天的这段经文对读它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它把神很鲜为人见的一面暴露了出来。经文的内容令人感到不安,其实感到不安才是对的,因为在神面前,人是无法完全心安理得的,人也不应该有心安理得的感觉。试问在神全然的圣洁面前,人又怎能心安理得呢?让神的话永远像一根刺,提醒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以至像石头一样的冰冷,不要让我们落在空洞、虚幻的安全感中,让我们的心保持柔软,免得我们在沉睡中灭亡。但愿我们都能将神的话深藏在心里,免得我们得罪神,免得我们远离神;将神的话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光,使我们不至迷失方向。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