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以赛亚书:信仰的疑惑

  • 首页
  • /
  • 【生命栽培】以赛亚书:信仰的疑惑
肖兰
30 Jan 2018

借着每个星期这宝贵的30分钟时光同您一起查考《以赛亚书》已经差不多有半年了,不知这半年的经文学习是否能够帮助您在信仰上更有信心?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将圣经中的真理应用到生活中,让那些神学的知识活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让我们能够更有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各样难题。是的,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苦难。如何在这些困境中仍然能坚定信心,从容应对呢?这实在需要从神而来的智慧帮助我们。

有一位朋友讲了他一次逛书店的经历,让肖兰感慨良多。这位朋友说,有一天下午她特地拨空去买书,要结账时看到一个约莫三岁的小男孩正努力伸长手臂去攀取书架上一本好厚好厚的书,这本书的书名叫《恐惧的总和》。男孩蹒跚地扛着那本书去找他的母亲,言语含糊地问道:“妈,这是不是火?”他的母亲并没有多回答他,只是虚应了一声“嗯!”随即又埋首书中。眼前这幕情景吸引了我的朋友去认识那叫《恐惧的总和》的书。小男孩看的没错,封面果然是一团烈火——不是夏夜浪漫的萤火,那是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的恐怖场面。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令人触目惊心的黑字——如果你将全世界英勇的水手,无畏的飞行员和大胆的士兵齐聚一堂,或许你所得到的只是他们心中恐惧的总和。署名者正是曾经担任过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先生。朋友说,当时他站在书城当中,感觉一股莫大的压力直扑胸前。这是件怎样的事啊?在乱世里一个稚童诘问人类未来的命运。他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在他的世界里或许只有麦当劳和忍者龟,他不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二三十年后如果他还记得,他一定会为自己幼年的诘问而心生痛楚。

是啊,人类要往哪里去呢?面对战乱、饥荒、各样危机层出不穷的世界,我们靠什么力量来应对呢?这些问题不只是对现代人有意义,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以赛亚时代的人也已经在为这些问题苦恼了。从上个星期《以赛亚书》的查考中,我们已经看到面对被周边大国包围的现状,面对这来自万民的力量,以色列这个弱小的民族不免心生恐惧。然而先知提醒他们把目光从地上移开,换个角度学习从神的眼光来看世界。回到创造主的面前,许多困惑便会不攻自破。今天我们要顺着上星期的学习,继续从《以赛亚书》40章18到26节的经文来学这信心的功课。

从刚才所读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这段经文所指的对象对神有深深的怀疑。他们并不怀疑神的存在,因为在旧约时代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事实是他们知道神的存在,也相信神存在。但他们不肯定他们是否能够继续信赖这位他们一直以来所认定的耶和华神?这个问题非常重大,牵涉到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的盼望。这位亲自称拣选了他们和他们的列祖,又自称与他们有立约之恩的神,真的是他们可以永久相信和跟随的对象吗?耶和华过去曾是他们的一切,现在因着心中的怀疑,这个神已经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的,当一个人落在怀疑中的时候,原本所认定的一切信念都会随之摇动。从经文中我们大概可以窥见那些心中疑惑的人们对神所产生的三个方面的想法。首先,这位神真的可信靠吗?如果不是,是否有更吸引人的其他选择?也就是说,是否能找到更可信赖的对象呢?第二,有比现在所接受的这位更有能力的神吗?是啊,传说中的凤凰尚且懂得择木而栖,更何况人呢?古今中外又有谁不渴慕依靠那真正有能力的呢?第三,有比现在所接受的这位更有智慧的神吗?除了能力,智慧也是人所渴慕的呀!智慧可以带来影响力,可以影响别人的思想;而能够影响别人的思想就能操纵别人。这就是那些对耶和华有疑惑的人们心中的盘算。

今天所读的《以赛亚书》40章18到26节的经文,正是对那些盘算的一一反驳。首先,就是有关吸引力的问题——有谁比耶和华更吸引人呢?经文要我们这样思想:你们究竟在用什么形象与神比较呢?要比较的话,必须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那么在这个比较当中谁才是标准呢?是神还是那些形象呢?如果按照我们所读的这翻译过来的经文,好像神是标准,而“谁”是拿来与神比较的。但原文的正确理解则刚好相反——“谁”是标准,而神是被拿来跟这个“谁”做比较的。所以这句话其实可以这样表达:你们将神比谁呢?百姓的心目中似乎已经有了一套标准、准则或构想,而神就是被他们拿来跟这套准则相比的——他们要看看神是否符合他们的那套标准,看看按照他们的那套标准,神是否及格。

究竟百姓将神与什么来比较呢?旧约圣经里,形象或偶像的背后其实是有比较和模仿的意思在其中的,就是说,叫一样东西和另一样东西相似起来。好比说,把甲的形象或形态套在乙身上,叫乙跟甲相似。回到这段经文的解释,把耶和华与偶像相比,就是把偶像的那一套加在耶和华身上,叫耶和华和偶像相似起来。

为什么要把偶像的形象加在耶和华的身上呢?那是因为偶像似乎有更吸引人的外表。这么说的话我们不禁要问:偶像真的比耶和华更吸引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了旧约圣经中很好的护教的例子,那就是我们可以客观地说明偶像的本质——原来偶像是匠人铸造,是人的工作。不错,偶像有金也有银,很容易让人想到财富;但金和银并不是偶像本身所产生的,它是匠人为这些偶像加上去的;它们身上的辉煌是因为匠人丰富的想象力。这样辉煌的外表当然很吸引人,但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吗?真正吸引人的不应该是这些金银的外表,那只不过是外邦人将物质化为了神。经文在这里把这些所谓的“神”本来的面目揭示了出来,它指出在本质上这些偶像其实一点儿也不值得人去敬拜或被它吸引。大水泛滥、趋势动乱的时候,那些外表吸引人的偶像自身都难保,又如何能给人真正的保障呢?那在任何趋势中都坐在宝座上掌管一切的,才是真正值得人依靠的。

《以赛亚书》让我们看到偶像徒有晶莹的外表但不能给人实质的帮助之后,在其后的经文里更进一步从能力的比较上让我们来看谁才是独一真神。是的,人们不是怀疑耶和华的能力吗?这里经文就把人对能力的渴慕与“万民”放到一起来讨论。因为万民代表了力量,弱小的群体为求自保,不得不投靠在这万民的怀抱之中,想让这万民的力量成为自己的保障和盾牌。这样的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在人与人之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旧约历史书的记载中不是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吗?但是那些历史也同时告诉我们,投靠万民的力量并不能给弱小的族群带来真正的救赎,相反会造成更大、更深的伤害。

万民是什么?在上文,也就是我们上次查考的《以赛亚书》40章15到17节的经文中,作者已经清楚地为我们描述过了。万民就是那些与以色列敌对的国家,或者说政治势力。在世人的眼中他们的力量强大,对弱小如以色列这样的民族形成严重的威胁。现在这万民所构成的问题真是应该解决了。22到24节的经文再次提到他们,可见这个问题是以色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从平面来看,这万民巨大、强横、可怕。但换个角度来看可就大不相同了——你看,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什么是地球大圈呢?其实大圈所指的是穹苍。按照旧约圣经的理解,穹苍的形状是圆拱形的,在这圆拱形的穹苍之上就是神的所在。所以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也就是说神坐在世界之上,以极其超然的角度和眼光在看世界上的万民。在这样的视角下,那叫人想去投靠又令人害怕的万民不过是一群蝗虫罢了!万民真的很有力量吗?看来不是。万民真的可以威胁以色列吗?看来也不会。万民和他们的君王及审判官都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都如同无根的植物一样,受不起丝毫的考验和冲击。所以不要怕他们,也不要以他们为可靠的,因为他们并没有智慧。

在经文结束的时候,先知再次提出开始时的问题,不过这一次是来自圣者的口:你们将谁比我,他与我相呢?这句话完完全全把以色列人内心的问题呈现了出来。是的,以色列人的问题就是将神与那些偶像作比较,而他们这样做的出发点就是以为神有不足的地方。难怪他们内心有那么多的怀疑和埋怨,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所信的神比不上别人所信的。

从这段经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当先知要解决人们这些信仰上、神学上和属灵上的难题时,他并没有端出什么新的理念、新的道理;他所做的就是把人带回到信仰最原本的基础上——你们岂不知道吗?你们岂不曾听见吗?从起初岂没有人告诉你们吗?自从立地根基,你们岂没有明白吗?一连四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人的认知能力——知道、听见、告诉、明白。作者的问题让我们觉得他是带着惊奇来发问的——为什么他们还不晓得呢?这些本来就应该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在他们里面那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液一样啊!但本来知道的、听过的、接受过的、明白过的,现在显然已经被尘封了,被人的怀疑、比较、衡量和计算所胜过了,以致他们就好像一艘船失去了锚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流,失去方向,甚至都快要被洪流所吞没了。

怎样才能够让这些人恢复信心,重新得力呢?答案就是回到信仰的根源。你们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他一一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经文由创造开始,现在又返回创造。是的,这是主权的问题。谁掌管历史的主权呢?就是那能创造这万象的。万象当然是指天上的星,这些星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旧约时代,天上的星是很多民族所敬拜的对象,因为他们认为星有支配历史的能力。就是到今天,人们还是对星座有迷信,相信人的将来和前途都已经写在这些星所运行的轨道上。经文就是对这种思想提出了质疑,真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星之所以能按轨道运行,不是它们本身有力量在指挥和支配,就好像它们有独立的道德意志似的。这些星和星座的移动与运行,其实是彰显出神的智慧和能力——祂按数目领出,又一一称其名,没有一颗星是在祂的掌管之外。既是如此,人还要怕信奉和敬拜这些星的万民吗?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要信就当信那真实掌管历史奥秘的那位,要怕就当惧怕那把每颗星的名字都记在心里,不会忘记的那位,因为只有祂才配得人们敬畏。

是的,在信仰的旅程中,信仰和怀疑有时是很难分开的。人生旅途常会遇见黑暗,怀疑很容易在这个时刻产生。怀疑的来临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信仰和怀疑就像钟摆的两边,我们常徘徊于这两极之间。问题不是怎样逃避怀疑,而是让怀疑成为一个信心成长的机会。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所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信仰旅程——我们不是凭着自己坚持,而是让自己被神的作为来胜过,让自己消失在这创造的奇妙当中。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让我们被神的奇妙包围,以致我们虽有怀疑,却仍然可以相信。

弟兄姐妹,认识神的人才是真有智慧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真有智慧的人。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