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教会春秋】(26):决裂

  • 首页
  • /
  • 【教会春秋】(26):决裂
肖容
13 Oct 2017

十一世纪前后,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较稳定的阶段,众多王侯各自为政的局面已经相对固定下来了,而这个时期,教会内部有两方面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当时以罗马为首的西方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方教会关系正式破裂;第二是,西方拉丁教会教皇的权势和影响力持续膨胀。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首先来关注的是东西方教会的正式决裂。

****************

早在约第四、第五世纪左右,由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东方希腊教会和西方拉丁教会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东方教会始终面对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不得不努力地跟当地政府协调周旋;而西方呢,因为罗马帝国已经灭亡,罗马教会不需要跟政府周旋,不单可以独立做决定,甚至还可以把教会的决定加诸各地的小王侯身上。此外,东西双方的政治力量对教会的态度也很不一样。统治东方的拜占庭帝国一直透过种种政策向教会施加压力,常常试图左右东方教会的方向;而西方那些各自为政的王侯,根本没有充足资源去影响西方拉丁教会。截然相反的外部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东西方教会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和心态,双方对教义的理解、解释,教会生活的很多细节如圣餐礼仪、复活节日期等等,都有诸多分歧。

尽管如此,在很长时期内,双方还是努力地彼此容忍,维持着表面的和谐。直到11世纪,因着1054年发生的一次冲突,双方公开决裂,在接下来近千年之中断绝所有往来。在此期间,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退,东方教会影响力逐渐式微,西方的罗马大公教会成为欧洲基督教圈子中唯一左右大局的势力,进一步推高罗马教宗在欧洲社会当中的影响力

思考:

听众朋友,听了这一段中古时期东西方教会的“决裂史”,你有何感想?在我们今天的教会和基督徒机构、组织中,也不乏矛盾冲突,你怎么看这些现象?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的罪性和人的软弱,教会也不例外。前人的历史,还有我们身边的种种事情,对我们都是一个提醒,帮助我们更多看见人的有限,看见自己的有限。

同一个问题,每个人从不同角度看过去,会看到不太一样的东西,这很正常;但如果我们各执己见,认定只有“我的”意见才是唯一的、绝对正确的,那么冲突就在所难免了。说到“神学立场”,人的理解、看法永远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以正统自居,把所有不同意见都斥为异端,这样的态度恐怕有些傲慢;而对这世界上具体事件的看法,更是受到各人处境、背景的影响,很难强求一致。

愿神怜悯我们,我们也彼此怜悯!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