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热点酷说】死刑犯说:我怕疼!

  • 首页
  • /
  • 【热点酷说】死刑犯说:我怕疼!
文:张勇敢 编辑:肖容 播音:帝璁 制作:恩典
19 Oct 2022

死囚要求氮气窒息

美国亚拉巴马州一名囚犯,原定在今年9月下旬接受死刑,却通过律师表示拒绝毒针注射,提出以氮气窒息法为替代处决方式。

死囚米勒说:我特别讨厌打针,因为很疼,我不想被针头扎,氮气窒息听上去像是牙医用的二氧化氮,似乎比注射更好。

 

 

 

 

 

 

 

 

 

亚拉巴马州死刑犯米勒()请求法官禁止对他使用药物注射处决,而是改用氮气窒息法。(美联社)

或许米勒有借故拖延时间的嫌疑。不过,事实上,现代思维的潮流已经推向更具包容性的考量、更具敬畏心的政策,药物注射的废止,早已提上讨论日程。

2014年,奥克拉荷马州使用药物注射执行死刑,却出了差错,导致死囚挣扎了1个多钟头才死去,像这样亲痛仇快的事件,在第一线的司法人员眼中,绝对属于不该发生的意外。因为第一线的司法人员,不论是审判者或是掌刑者,都不会、也不该被受害者家属的报复心理所影响,他们必须站在公义的界限之内,布置恰如其分的刑罚,过界就是犯罪。

美国最大药厂辉瑞,自2016年起,便紧随许多欧洲国家药厂之后,声明药物只能救人,不能杀人。自此不再供应致命药物给政府。

根据统计资料,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106个国家响应废除死刑,而实际追踪其响应成效,在十年内,也就是从2010年起,确实未曾执行死刑的国家,共50个,占全球国家总数将近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逾越正义与律法的界限,许多政府对于极端刑罚正在进行比往昔更审慎的考量。

2021年执行死刑的国家,所采用的手段大致有四:斩首、绞刑、注射死刑、枪决。

斩首和绞刑,几乎像是中世纪的事。说到枪决,十年前就有声音,认为枪决是野蛮、残忍的行径,而时至今日,社会潮流演变,连注射死刑也被认为是不人道的。于是,陌生的词汇氮气窒息法,在2022下旬,重新进入大众眼前。所谓氮气窒息法,在数年前曾被提出,是利用氮气口罩,令戴上的犯人血液缺氧,在相对无痛的状态下死亡。

在死刑前的最后一刻,以法外施恩做尾声。这大约也算是在人生尽头前,最后一种能令人们重新敬畏生命的手段吧!

死刑的存、废

任何人包括基督都可以合情合理地在死刑存废的讨论中站在支持的一方。但是所有尊重生命的人,都要感谢废死团体的坚守立场,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让关于死刑存废的讨论能持续今,使得任何一名法官在宣判死刑的前夕,能有机会找到大量的思想参考资源。

关于支持死刑,《圣经·罗马书》曾写道: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罪恶以各种方法污染人心,有的人浸淫太久,便会变得冷酷、冷漠、冷血,什么也不怕。一个犯人,第一次尝了欺负人的滋味,好一段时间念兹在兹,第二次他又忍不住,直到第八次、第八十次,他敢于对鲜活生命做出的行为变得极其难以理解。

用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来说:为了维持死刑,比起犯罪本身的轻重,更不得不强调犯人的异常、矫正之不可能,以及社会安宁等等。因为这些人对他者来说是一种具备生物学危害的人类,可以合法地加以杀害。

犯人已经异化,这正是现代人在死刑支持立场唯一能被认可的理由。而福柯曾补充道:要当一个确信式的死刑肯定论者,必须做好自己可能因冤罪被判死刑的心里准备,否则就只是一种欺瞒。

这么说来,避免冤案与错判,也正是现代人反对死刑的关键理由之一。不过,这一点在现代思维的潮流中已渐有共识,为了避免逾越正义与律法的界限,许多政府对于极端刑罚确实在进行比往昔更审慎的考量。

那么,剩下来的问题就是,谁来认定囚犯已经完全异常,不再有教化可能呢?人类有这个资格吗?

答案或许是:有。

法外施恩的最佳时机

90年代末期,台湾罪犯陈进兴,短时间在台湾全岛境内犯下多起重大刑案,使得民心恐惧97年落网被捕后,按法律及民情,判处3个死刑。然而出人意料的,监狱却传出消息,陈进兴在年内听信福音,悔改归主。

当时社会的骂声甚嚣尘上,成为众矢之的、多次到狱中探访全民公敌的黄明镇牧师,却一往无前地说:一切似乎出于神的怜悯和恩慈,陈进兴确实对福音有积极的反应。

黄明镇牧师年轻时在美研读犯罪学多年,后放弃美国高薪工作,回台湾做了牧师。他不是一名活在天真象牙塔里的信徒,相反的,他是一名专精于罪犯领域的职场精英。

他首先支持死刑,进而支持法外施恩——原来,这两件事并不矛盾。他怎么认定谁该接受死刑,谁又有教化可能呢?事情说开了,一点也不复杂。

黄明镇牧师在回忆录里写道:受刑人有无真正悔改,认定并不困难,悔改者常勇于认罪,无惧死亡,更乐意助人,甚至也愿意捐赠身上的器官。经传道人或辅导员长期教化、观察,真悔改是可以辨认的……其实,监狱管理员一看囚犯表现就知道是真还是假,真不真心会反应在他的行为上,骗不了人。

在即将来临的死刑之前,要判断一名死囚的真心,原来是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明白人,即可以做得到的事。这是死刑存废之辩的一个重要思路:承认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并且其真心是可以被人们辨认的。承认这一点,即是承认人们有能力在恰当的时机真正看透一个人的心思,一旦能真正看透一个人的心思,所判处的刑罚才能确实恰如其分刑罚既能恰如其分,恩典也渗透的空间。因为真正的公义是宽厚而伟岸的,并不机器般冰冷。

亚当的儿子该隐杀了亲兄弟,刑罚是永世放逐,再合理不过;但是他在悔改之后,却获得了一个保护的印记,免于在放逐时遭遇到承受不起的伤害。

原来,任何看来再不堪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法外施恩。

一名最恶劣的死囚,居然被慷慨地赠予一次无痛的死亡,就是敬畏生命的法外施恩。

~~~~~~~~~

 

该隐对耶和华说: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

创世纪四章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