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经文: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创世记 23: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亲人离世的问题,老伴走了我们该如何是好,这样的局面的确令人痛心疾首。哀伤反应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它源于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这种反应可能表现为悲痛、忧郁、愤怒、孤独等多种情绪。在乐龄人士中,由于不得不要面对更多的生离死别,他们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哀伤情绪的冲击。
朋友们,在这种悲痛的情绪之下,我们不妨打起精神,去看看在圣经中有那些话语可以安慰人心呢?
邀请你收看今天的节目,在节目中丘牧师将会以圣经为出发点,帮助我们寻找生命中的亮光。
思考三道题:
自我肯定
先认识不能自我肯定的表现:
你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人吗?是否有以下的不正确心态?
“…..that all of you agree with one another…..” – 1Co 1:10
亲爱的听众朋友,不久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来自中国河南的姐妹吕小敏创作的迦南诗歌《最知心的朋友》,小敏中学初一未读完,也从来没受过音乐训练,却在19岁那年,因着上帝的感动开始写歌。今天介绍的这首《唱一首天上的歌》(又名《生命之河》),也是小敏创作的。这首歌曾因被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选为电影《一九四二》的片尾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电影《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在中国河南地区的大饥荒,讲述了当年千百万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悲惨故事。冯小刚在拍电影的时候,在河南与两位大饥荒幸存者见面。当他看到苦了大半辈子的两位老人,脸上却流露出深深的喜乐,他就十分好奇地询问原因。老人回答说,因为他们是基督徒,可以上天堂。老人又唱了这首《唱一首天上的歌》,冯小刚听后大为震撼,说第一次听到这么让人感觉心里敞亮的天籁之音,他觉得自己的心门敞开了、亮了,当即决定电影《1942》的片尾曲要用这首歌。
<诗歌>
冯小刚决定把《唱一首天上的歌》这首歌曲用作《1942》片尾曲,但是电影剧组觉得诗歌表现的气氛太欢快了,与电影内容的凄凉气氛不太协调,于是他们就请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进行了一些修改。片尾主题歌曲的演唱者是歌手姚贝娜说:“生命果真如河,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会抵达怎样的奇妙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