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 迎接耶稣(二)

  • 首页
  • /
  •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 迎接耶稣(二)
肖兰
04 Jan 2017

   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欢迎收听由“环球广播电台”为您播出的圣经灵修系列节目“丰盛的生命”。我是主持人肖兰。肖兰在预备《约翰福音》的查经信息时,曾读到一篇小文章,觉得非常有启发。这篇短文的题目叫:“取与舍”。文中说“取”是一种本事,“舍”更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悟性的人舍不得。的确,有本事的人会取得许多东西,但有领悟力的人才肯舍弃。“取”与“舍”都需要有智慧。没有智慧而只有本事的人,他的“取”很可能是一件自私的行为,只能带来个人的快乐,却很可能给周围许多的人带来损失,甚至,无智慧的“取”还会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反过来说,没有智慧的“舍”,也很可能是件多余而没有意义的行为。所以,在“取”与“舍”里面包含着深奥的学问,必须要有智慧,才能在两者之间做适当的抉择。在待会儿的经文学习中,肖兰就要同您一起来看看主耶稣是怎样看待“取”、“舍”这个道理的,让我们也能从中领受人生的智慧。

        我们今天要读的经文是《约翰福音》12:12-26节。

        逾越节、五旬节及住棚节为犹太人的三大节期,因此逾越节期间,圣城往往挤满了来自各方的人。12:12-16节经文告诉我们,逾越节前夕,有一个消息传开了,说那曾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耶稣,现在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这里,我们看见两队人马,一批是伴随着耶稣从伯大尼来耶路撒冷的;另一批则是从耶路撒冷汹涌而出,正在寻找耶稣的。耶稣骑着驴驹,群众迎接祂就像迎接一位征服者。犹太当局的人看见如此热烈欢迎的场面,一时束手无策,因为在耶稣背后跟随着一大群人,所以,他们无从下手。这段记述包含着两层意义:(一)群众中有人是来看热闹的。因为听说耶稣曾使死人复活,因此许多人抢着出来看这位新闻人物。是的,耸人听闻的事一时的确可以吸引许多人的好奇,但这种情况不会长久。结果,那天抱着好奇的眼光来看耶稣的人,在一个星期之后,就喊着要钉死祂。(二)除了看热闹的人,群众当中还有些人是把耶稣当作征服者来看待的。事实上,这是整个热情迎接场面的主要气氛。人们喊着:“和撒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希伯来话“和撒那”的意思就是“现在拯救!”因此,群众的欢呼其实是在说:“我们恳求你,现在就救我们吧!”显然,在群众的眼中,耶稣就是神所差来,要拯救以色列人脱离罗马人的魔掌,赐安息、和平,解除他们多年来受异族欺压的那一位。在当时那喧闹的场合中,耶稣显然不能对群众说什么。欢呼声太大,即使祂说话,群众也听不见。所以,耶稣做了一件众人都能看得见的事,那就是祂骑着一头驴驹。“骑驴驹”这个举动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公开宣布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这个行动应验了先知撒迦利亚的话。旧约《撒迦利亚书》九章9节中曾预言:王来到以色列,会骑着驴驹。耶稣用这个“骑驴驹”的行动宣布了自己就是弥赛亚。二是耶稣是一位特殊的弥赛亚。按当时的观念,君王骑马是准备战争,如果在平时,只是骑驴。耶稣骑驴就象征祂并非是一位众人想象中的战士,祂是和平之君。当然,那时没有人看出这一点来,连那些应该更了解耶稣的门徒,也不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直到耶稣从死里复活,荣耀升天之后,门徒才恍然大悟,明白这些事都应验了经上的预言。

        面对着炽热的群众,耶稣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这里,约翰以旧约经文指出了其中的意义,目的就是要再次纠正人们错误的看法。是的,耶稣是君王,但祂不是人们所盼望的民族英雄,祂也无须棕树枝所代表的民族热忱和激情。事实上,耶稣这位君王并不是个别民族的领袖,祂根本就是全地的主。尽管当时在场的人狂热地叫嚷着欢迎弥赛亚,却没有人明白弥赛亚的真正意义,这实在带有一点讽喻的意味。

         17-19节经文说,在这热烈场面的背后,有犹太当局派出的人。这些人在这种场面之下,不敢下手捉拿耶稣,因为耶稣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他们只有感叹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的,世人都跟随祂去了!”是的,神爱世人,所以耶稣才进入这个世界,耶稣要拯救世人,祂也要世人认识祂,跟随祂。现在,连那些抵挡神的人都无心地说出“世人都跟随祂去了”这样的话。在紧接着的经文里,约翰还告诉我们,连西利尼人也来求见耶稣了,这西利尼人就是希腊人。这些西利尼人是外邦世界寻求耶稣的第一批代表,现在连他们也要来见耶稣了。因此,犹太当局的人说的实在是他们的真心话。

        好,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看20-23节经文。经文说连西利尼人,也就是希腊人也前来寻求耶稣了。在当时,也就是第一世纪,这些希腊人代表着许多被犹太教所吸引,而敏于思考的非犹太人。是的,犹太教的神学思想单纯、可靠,与希腊和异族宗教的多神论相比,以色列的一神观显然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再从道德的层面来看,犹太教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我们知道,犹太教非常强调人的道德生活,人必须顺从神的律例,而十诫的伟大道德命令便是神子民道德生活的中心。对比起来,备受质疑的希腊神明的行为,以及世俗宗教往往把宗教与道德分割的做法,犹太教在这方面无疑是更胜一筹。从经文来看,这些来寻求耶稣的希腊人很可能不确定耶稣对外邦人的态度,因此,便想透过腓力来接触耶稣。他们在众门徒中挑选了腓力。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腓力有着加利利的根源,腓力也很可能是讲希腊话的。对于希腊人的疑问,腓力可能也不确定,又或者他不知从何着手,所以,他便又求助于安德烈。弟兄姐妹,这段经文相当重要,因为它暗示福音已经开始向外传递。耶稣听闻有些希腊的外邦人正在找祂,便知道那是象征祂得荣耀,也就是在十字架上被杀的时候已经来临了。现在,外邦人开始转向祂;现在祂的见证要开始透过门徒传到以色列之外;现在世人要看见祂不单是犹太人的救主,也是全世界人的救主;现在祂在世的工作即将完成,人子得荣耀的时候,也就是祂受死的时候已经来到了。

         在24-26节经文中,耶稣解释了为什么那时是祂受死的适当时间。是的,神的计划是在耶稣死后,圣灵才被差遣住在门徒里面。透过圣灵的能力,门徒要把福音传遍全世界。他们要做一些比耶稣所做更大的事。这里,耶稣用了一个农业上的例证来说明祂的死为何是必须的。耶稣的荣耀是透过祂的死而获得的。祂犹如一粒麦子,必须播在地里,死去,才可以在父的计划中产生果效。这份荣耀不会“源自犹太人的宗教热诚,或是希腊人的哲思奇想。这些都无法引领我们来到神及神的荣耀里。”相反地,神的荣耀是藉着一份崇高的自我牺牲,而得以彰显出来的,神的国度也因此能够临到这个世界。                             虽然,耶稣在这里以一粒麦子来比喻自己,但麦子也可比作耶稣的门徒。藉着死,我们也能为基督结出许多的果子。25节经文中,“恨恶自己生命”的意思是相对于委身基督,为主而活所说的。并不是表示我们渴求死亡,或者损害自己的生命。但是,假如死亡可以荣耀神,我们便应该愿意为主而死。要委身基督,我们首先必须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把以往所追求的属世的利益、安全感和喜好放弃,这样,我们才可以全心全意地事奉神。而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给基督管理时,我们就会有永恒的生命和真实的喜乐了。最后,耶稣说:“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是的,希腊人在寻找耶稣,可是单单寻找是不足够的。寻找耶稣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相信祂,愿意服事祂,这样我们就必须跟随祂。我们必须准备受苦,甚至与耶稣一同受死。跟随耶稣的人,可能会失去世上的生命,可能会失去财产,可能会失去别人看为荣誉的东西。但跟随耶稣的人必定会换来永远与耶稣同在的生命,得到从神而来的荣耀。神尊重那些尊重基督的人,因为尊重基督就是尊重神。

         亲爱的弟兄姐妹,生命的真谛在于献出。这是“神国的定律”。这也触及到我们基督徒的服事。要结果子,就得付上昂贵的代价。我们要藉着死,才能成为赐予生命的人。保罗就指出:“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透过内里的挣扎、艰苦的环境、敌对福音之人的反对以及与神所容许的软弱角力,这种种磨练使我们学习到“天天冒死”的功课,就像保罗一样,麦子必须死掉,才可以有所收成。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