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耶稣是生命的粮

  • 首页
  • /
  •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耶稣是生命的粮
肖兰
12 Oct 2016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上一次的经文学习中,我们曾读到耶稣说自己是天上降下来的生命的粮;人如果吃这粮,就必定能永远活着。而这个粮,就是耶稣的肉,是为世人的生命所赐的。

       在今天所读的52节经文中,我们看到,对于耶稣所说的话,犹太人心里所想着的仍然是那物质的粮和肉,他们的思想仍然无法超越今生的事物,他们不明白主耶稣是在藉着物质的事物解释属灵的真理。因此,他们彼此争论,这个人怎能把祂的肉给别人吃呢?53节经文,耶稣更清楚地作出回答,祂重复说,人若要得到永生,就必须吃祂的肉、喝祂的血。那就是说,人要得救,就必须藉着信心接受基督进入自己的心里。我们的身体不吃不喝就不能活着,我们的灵魂没有基督也同样不能活。

        现在,让我们来看第54节经文,并且将54节与47节作一个对比。第47节经文说:“信我的人就有永生。”54节则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很明显的,这里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指的就是相信耶稣。所有信耶稣的人在末日都要复活。现在再让我们来看55~58节。55节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这里的“吃”与“喝”和吃世上的食物,喝世上的饮料是不同的,世上的食物只有短暂的价值,但主耶稣所赐的生命粮,价值却是永远的。那些相信主的人和主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吃祂的肉,喝祂血的人常在祂里面,祂也常在那人的里面。没有什么关系是比这样的关系更紧密、更亲切的了。当我们吃普通的食物时,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当我们接受主耶稣为我们的救赎主时,祂便进入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也常住在祂里面。在第57节的经文中,主耶稣再次描述了祂和祂子民之间那紧密地关系。这个描述是跟祂与父神有关的,永活的父差派耶稣到世上来,耶稣因父而活着,祂的生命与父神有着紧密地联系和协调。祂在世上为人,世人并不知道祂就是道成肉身的神。然而,虽然祂不为世人所认识,但祂和父却仍然是一体的。同样,信主耶稣的人身在世上,常常被世人误解、憎恨,甚至迫害,但因为他们信靠主耶稣,他们就因耶稣而活着。信靠者的生命与主的生命连在一起,长存到永远。58节经文是对耶稣先前所说的一个总结。耶稣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胜过犹太人的祖宗在旷野所吃的吗哪。吗哪只有短暂的价值。但耶稣是神的粮,赐永生给一切信他的人。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这几次的经文查考中,我们看到耶稣自称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而犹太人则为此而大感困惑。他们不能接受耶稣有以下几个理由:

       (1)他们用人的价值观念和外在的标准来判断事情:他们只晓得耶稣是木匠的儿子,没有看到祂是永生神的儿子。今天也有不少人只承认耶稣是完人,是万世师表,而没有认识到祂能赐永生给世人。  

      (2)犹太人只晓得彼此议论。可能他们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盼望他人能接受。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要安静下来,聆听神的说话。我们的教会中也可能有这种现象,有很多会议,有不少滔滔不绝的议论,但是却很少寻求神的心意。

      (3)犹太人没有谦卑学习的心。他们只晓得议论、批评,却没有将道理听进心里。因此,听是听见了,却没有领受。我们今天的教会也有这样的人,对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采取了好几种不合理的态度来听:有批评式的听;有埋怨式的听;有漠不关心式的听。虽然人在教会里,心却是闭塞的,没有领受真理的教导。

      (4)犹太人没有接受基督的生命。犹太人以血代表生命。主耶稣邀请人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就表示邀请人接纳祂的生命进入心里,但是犹太人拒绝了。有一位哲学家曾说:“只有相信,才可以明白。”这就好比人必须先跳出飞机,才能打开降落伞一样,信心也是在眼晴所能看见的事物前面的。我们只有凭着信心先接纳耶稣基督,才能明白、才能看见祂的真理。不少人只是从理性的角度去了解信仰,却忽略了“先有信心,后有得着”这样一个道理。

        对于耶稣的启示,我们看到不单犹太人觉得不可理喻,就连祂的跟从者也有同样的感受,第60节的经文说:“祂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这里的“这话甚难”的“难”字,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并不是“难以明白”,而是“难以接受”。有些跟从者也许对耶稣媲美摩西,甚至超越摩西不以为然,也许他们无法接受耶稣讲论肉和血的意思。无论如何,他们的回应也像只看事情表面的犹太人一样,从66节经文我们看到:“从此,祂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尽管这些门徒经历过许多的神迹,甚至比群众和犹太人有更多机会聆听耶稣的话,但当他们发现耶稣和祂所说的,无法符合他们的盼望和憧憬时,他们还是离去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第62节经文:“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祂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这里的“升”字,可能就是预指从十字架开始的一连串事件,从那时开始,耶稣将得着荣耀。“祂原来所在之处”:是指耶稣降世之前属天的存在。对于人们对祂话语的负面反应,耶稣不但没有降低祂的要求,或减少祂的宣称,相反,祂更郑重地向人们指出,在未来,人们将看到自己所犯下的罪有多大。如果,人如今对祂的这些教导已经感到反感,那将来当这教导成为事实,也就是当祂登上宝座为王的那个荣耀时刻来临时,这些厌弃祂教训的人,又将要如何面对呢?第64节经文显示,因着耶稣的神性,祂早已知道人的心思意念,祂知道众人对祂话语的回应,然而,祂并没有因为那些曾经表示对祂效忠的人离去而感到沮丧,祂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祂深知神的计划要在这一切的事上得以成全。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我们看到,耶稣请十二个门徒表明自己的立场。彼得的答案值得我们留意。彼得的意思是:“主啊,我们又怎能离开你呢?你的教训领人得着永生。我们若离开你,便没有其他人可以跟随了。离开你就等于要我们灭亡。”这是一个伟大的信心宣告。不过,这并不表示彼得已经完全明白主的道理,他这样讲只是基于他们与主有亲密的关系,他们愿意继续呈现出爱与效忠。65节经文告诉我们,为免门徒误以为他们之所以能够跟随耶稣,是由于自己卓越的见解或能力,耶稣提醒他们:他们之所以能够追随他,完全是出于神主权的拣选。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保证门徒都一定会确实忠诚。虽然主权在神,但人仍然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任。是的,除了耶稣所指出的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将在日后出卖主以外,我们还知道,就连宣告要追随永生之主的彼得后来也三次不认主。

        弟兄姐妹,看了约翰的叙述,我们不禁要痛心地发出这样的疑问:有谁是真正认信耶稣的呢?事实上,每一个门徒对耶稣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打从每一个门徒跟从耶稣开始,各人就都怀有不同的动机和想法;每一个跟从者就像彼得、多马、安德烈等人一样,都有决定错误的时候。但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一个人的信是否在某个时刻出于真诚,而在于他的信仰会不会成长。一个因为神迹开始跟从耶稣的人,他的信可以是很真诚的。不过,他还必须成长,无论人的信是何等的真诚,总不能永远停留在倚靠神迹奇事的上面。因此,“信”不单是某个时刻的认信,也不仅仅是教理和要义的陈述,“信”其实是人在各个不同的处境中,仍然决定不间断地跟从耶稣。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