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耶稣喂饱五千人、耶稣履海

  • 首页
  • /
  • 【生命栽培】约翰福音:耶稣喂饱五千人、耶稣履海
肖兰
28 Sep 2016

亲爱的弟兄姐妹,约翰福音第六章记述了五饼二鱼的神迹,        与另外三卷福音书相比,约翰福音对这个神迹的叙述有两点与众不同之处。首先,作者在叙述了这个神迹之后,在24~65节的经文中,很详细地解释了它的属灵意义。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经文学习中继续来看。第二个不同点是,作者比其他几卷福音书更详尽地描述了事件的经过,以及事件中各人物的不同反应。在今天的经文学习中,我们就要对其中的三个重要人物腓力、安德烈和那个奉献五饼二鱼的小孩作一个人物分析,从这个分析中来学习一些重要的属灵功课。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腓力这个人物。6:1-13 节的经文让我们看到,当耶稣和门徒在传道旅程中,过加利利海时,人们因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便纷纷来跟随他。众人跟随耶稣来到山上,随着时间的过去,如何提供食物给这么多人吃,便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主耶稣问腓力:“从哪里买饼,可以叫这许多人吃饱呢?”第7节经文记载了腓力回答主耶稣的一句话,他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腓力是个现实主义者。面对如何解决这数千人饥饿的问题,腓力所想到的就是,计算口袋里有多少钱,他的回答其实是:按照我们的经济能力,根本没有办法。

        弟兄姐妹,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实的需要庞大,而我们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于是便感到无望。

        接下来,再让我们来看看安德烈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安德烈的表现比腓力好一点,他尽上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带了一个拥有五饼二鱼的孩子来到耶稣的面前,但其实安德烈也感到这点可怜的东西根本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带这个孩子给耶稣,神迹便成为了可能的事。

         是的,我们的信心在软弱的时候也是如此,像安德烈一样,我们没有想到自己为耶稣所作小小的事情,耶稣会使用它,并让它成为更大、更了不起的事情。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愿意奉献自己全部财产的孩子。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吃饭的困难,孩子拿出了自己身上所带的全部食物: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或许不少人会笑这个孩子的单纯,但这位信心单纯的孩子恰恰是我们这些信徒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少信徒保留自己,不愿将自己所有的献给主;也有不少信徒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实在卑微,便以此作为不愿奉献的理由。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正是这个孩子卑微的奉献,让神迹得以实现,五饼二鱼竟然喂饱了上千人还有余。是的,只要我们将自己奉献在祭坛上,主会创造出神迹。

         现在让我们继续来关注第14-15节经文。从前面第4节经文,我们知道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发生在逾越节前夕,而这个神迹与犹太人逾越节的主题和重点,有许多地方是相符的。正如摩西招聚以色列子民,并以吗哪满足他们的需要,这里,耶稣也招聚群众,以五饼二鱼喂饱他们。但耶稣并不是第二位摩西。事实上,耶稣是远远超越摩西的。约翰福音1:17节早就告诉我们:“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吗哪藉着摩西传与以色列人,而耶稣却是从天上而来的吗哪。所以,摩西只能嘱咐以色列人,不可收藏吗哪到第二天,但耶稣却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耶稣所作的,不单可以满足群众,更可以保存起来,为将来的信徒所用。

         对于耶稣所行的神迹,第14节经文显示,群众的回应是十分犹太式的:“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群众的话蕴含了申命记18章15-18节的应许和盼望:“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这里,群众认为耶稣就是那位像摩西的先知了,在末世的时候祂会临到神子民的当中,并赐予他们天上的吗哪。

         从这里可以看出,群众的雀跃其实并非真正了解耶稣神迹背后的意义。是的,把信心建立在神迹之上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跟随者。此外,群众把耶稣看成像摩西的先知,也正表明了他们信仰上的限制。对于群众的想法,耶稣十分清楚,因此,第15节经文说:“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耶稣来,不是为了作犹太人地上的王,祂来不是为了解决犹太人的民生、政治问题。但是,纠缠在“神迹”一事上的群众,未能看见神迹这个记号所指的意义,他们信仰的目光还只能聚焦在狭隘的议题上。

         现在,让我们来看16-21节经文。这事以后,天黑了,门徒乘船离开那里,往迦百农去,耶稣没有与他们在一起,可能耶稣上山独自祷告去了。从第18节经文中,我们看到门徒行船加利利海上,忽然狂风大作、海浪翻腾,那情景有点叫人害怕。其实,了解加利利海地理环境的人都会知道,在加利利海出现这种情形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这加利利海四面环山,海面低于海平面198公尺,深137公尺。由于冷暖气流常在这里交汇撞击,因此,海面上常常会刮起突发而猛烈的风暴。这里,经文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黑暗的海面上,狂风巨浪,尽管小船上的人拼命摇橹,但小船还是在海浪中上下颠簸、不停地摇晃。小船上的人们这时被一股浓浓的灰暗情绪所笼罩。门徒们不知道这时他们的主在哪里。

        早期教会常常用船作为教会的标志,而这幅画面中门徒们的挣扎,也正反映出了历代教会里的信徒们为自己的生存、得救而苦苦奋斗的情形。坐在船上的是一群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人,他们有着与这个世界不一样的价值观,但同时他们又被外来的世俗之风所摇撼。由于对信仰认识的有限以及不确定,使得这些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像那群在大浪中拼命挣扎的门徒一样,长期以来,教会的信徒们凭着善行与事工竭力地“摇橹”,但努力了许久,却徒劳无功。他们不知道,如果只是靠自己的努力,他们永远也不能到达要去的目的地。他们没有想到教会的元首是耶稣,这条船的主人是我们大能的神。从表面上看,耶稣此时没有和祂的门徒在一起,但其实耶稣一直与他们同在。

         19节经文告诉我们,门徒正拼命摇橹的时候,突然,他们看见了耶稣,确切地说他们看到一个人影,在水面上朝着他们走过来。在惊惶中,门徒们还以为他们遇见了鬼怪,但其实,如果他们能想起自己曾亲眼目睹过的耶稣的作为,他们便不应该对眼前的这个神迹有所怀疑了。他们之所以感到惊恐,是因为他们没有料到耶稣会到来,更没有心理准备要接受耶稣的帮助。

        弟兄姐妹,信心其实就是在心理上随时作好准备,期待神的作为,而当我们时刻存着这样的期望时,我们就不再有恐慌了。我们看到耶稣确实在门徒们最害怕的时候来到了他们中间,其实,耶稣的视线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他们,尽管门徒们没有看见祂。《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对教会的委身是毫无条件的,不论教会有何软弱,祂都不会离弃他们。第20节经文,耶稣以问安的方式对门徒们说:“是我,不要怕!”试想一下,在当时的场合,听到这样一句亲切的话语,门徒们的心中得到怎样的一种安慰啊!还记得以色列人从埃及被释放,漂流旷野的情形吗?神曾经为祂的百姓分开红海的水,让他们逃离法老的追兵。在这里,耶稣再次显示出祂是海与浪的主人,是那位创造万物的全能者。“到达目的地”是这段经文的另一个神迹,21节经文说,当耶稣一上船,船就立刻到达了目的地。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