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14):使徒的心态和使命

  • 首页
  • /
  •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14):使徒的心态和使命
肖兰
19 Jun 2018

前几天,肖兰参加了一个教牧同工会议。会中牧者们分享了自己在教会的事奉经验,也有一些牧者坦率地谈了自己所遇到的事奉的艰难。其中一个困扰就是事奉中常常听到别人的冷言冷语,或一些会友根本不解情况缘由就给牧者许多消极的批评。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不服气、反驳吗?或者对攻击施予针锋相对的回应?一位神学院院长给我们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了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一只健全的左手。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也束手无策。幸好坑壁上长了一些草,于是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用嘴巴咬住草,慢慢的往上攀爬。地面上的人就着微弱的光线,看不清洞里的情形,只能大声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了猎人身处险境后,忍不住议论了起来:“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了呢!”“那些小草根本不能撑住他的身体。”“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庞大的家产就无人继承了。”“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才好呀!”落入坑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张开嘴大叫道:“你们都给我闭嘴!”可就在他张嘴的一刹那,他再度落入了坑洞。当他摔到洞底,即将死去之前,他听到洞口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我就说嘛!用嘴爬坑洞绝对不可能成功。”

院长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是的,我们有时会掉入洞中,那是很不幸的。但更不幸的是,当我们在漆黑的深洞中被愁苦包围时,别人非但没有伸出手帮忙,相反还事不关己地议论,让我们觉得怒气难消。不过,如果我们不操练默然无语,不进一步学习“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30:15),那么恐怕我们的情况会更糟。

有一位宣教士曾感慨地说:“当我来到中国时,我早已准备吃苦,而且高兴吃苦。然而,另一件事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这件事叫我十分为难,那就是我除了吃苦以外还得吃亏。我发觉我不能坚持自己的权利,我甚至没有任何权利;我发觉我必须放弃一切权利,那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是的,凡参与过事奉的人,不论是牧师、传道,还是传教士,大概都有过吃亏的体验吧!翻开《哥林多前书》4章9-13节,我们会看到,使徒保罗曾经就这个问题中肯地给了我们正面的教导。

保罗在表明了他由衷地盼望哥林多信徒已经完全、已经作王以后,便开始剖白作为使徒的心态和使命。刚才所读的经文,是一段极为真挚感人的自白,深情与至诚兼具。传道者刚毅不屈的勇猛精神与牧养者慈怜谦卑的温柔性格,同时表露无遗。

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第9节),原文并没有“囚犯”这个词,而是指注定死亡、被判定了死刑的人。保罗说作为使徒的他们,是神刻意地把他们安置在末后的位置。这“末后”除了是指身份上的为“执事”之外,也应该与前面8节所说的“作王”有关。保罗自信作为使徒的他们,是最后才得神奖赏的——要等他们任务完成,也就是说其他信徒都能坚守信仰,并在神面前得着称赞和赏赐后,使徒才可以向神作详尽的交账。这就好比一个船长在轮船触礁遇难时,必须让乘客及其他船员首先逃生,直到确保所有人的生命都安全后,他自己才能逃难。在其他人的性命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前,船长没有权利考虑自身的安危。传道者的工作性质难道不也是这样吗?若神委派我们到世上来拯救那些被罪捆绑、在苦海中浮沉的人,如果他们还没有平安获救、罪恶得赎,我们不能冀望离开。保罗说过,就他个人的抉择意愿,他希望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无比的”(腓1:23-26);但他却不能选择这上好的福分,仍要在肉身上活着,原因就在于其他信徒,他要使他们的欢乐加增。使徒都是被神定意列在末后的人,他们将是最后作王的一批。

此外,他们也是注定死亡的一群。这一方面表示他们可能要为主殉道,另一方面则指出他们的命运就像被定了死罪的人一般,是完全被决定了的;他们已是身不由己,甚至连趋吉避凶这样的人之常情也不能考虑。他们再无选择的余地。

那么,他们被命定做什么呢?“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第9b节)作为使徒的他们,最大的使命是要为神在世界做见证。见证有三重:第一,他们是向未信的人作福音的见证,要彰显福音是神大能的事实,使世人悔改归回。第二,他们是向已信的基督徒作见证,以言传身教来帮助信徒进入真理,成为群羊的榜样,好使他们信心坚固,灵命增长。第三,他们是为这个世界的恶作见证,就好像实验室里的白老鼠用性命来证明某些药物是有毒的,也好像基督要以无辜被杀害来证明世界拒绝神一样(参约15:22-25)。使徒要以他们的生命和事奉来显明世界恨恶神,拒绝祂恩典的事实,而使神在末后的日子审判他们(世界)时无可推诿。所以,使徒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被世界所恨恶、排挤、杀害;他们的蒙召原是为此,他们要为此作见证。就是上述的这三种见证,保罗等人就成了一台在全世界(包括人类及天使)面前演出的戏剧;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上演了比希腊悲剧还要挣扎无奈,比现代剧还要荒诞绝望的剧目;并且他们是完全身不由己的,因为一切都是剧本里写好了,导演安排决定了的。

在第10节下半节的经文中,保罗将他的境况与哥林多信徒的自我想法作出了一个强烈的对照。哥林多信徒以为自己是聪明、强壮、有荣耀的吗?保罗却自视为愚拙、软弱和被藐视的。这里保罗并不是说他要完全否定哥林多信徒的自我形象,一方面作为他们的传道者,他们若果真能够聪明、强壮、有荣耀,又有什么不妥呢?这难道不是他朝夕企盼的吗?别忘了他们是他的荐书,他自己将来在神面前如何交账,也正在于他们能否成为聪明、强壮、有荣耀的。另一方面,虽然保罗看出现实的情况下,哥林多信徒并没有真的聪明、强壮、有荣耀,但他也不否定他们的这些想法原来是良好的盼望。问题只在于他们走了歪路,错把人间的智慧、人间的能力、人间的荣耀混淆了福音的智慧和大能。所以保罗要强调“在基督里”。如果在基督里,一切的理想和追求便都是合法及合理的。

保罗说他们为了基督的缘故,甘愿成为愚拙、软弱、被藐视的人。是的,没有人可以用一个趾高气扬的征服者心态来传扬福音,也没有人可以用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心态来牧养教会。十九世纪更正教宣教事业之所以遭遇重重困难,在许多地方都受到拒绝,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传教士不自觉地承袭了同时代西方人狂妄自傲的精神,以西方文化才是人间唯一的文化,视其他民族的文化为“异教文化”;并且以拯救者的身份驾临各地,自告奋勇地把各种传统予以拆毁。基督教要征服世界,这是十九世纪基督徒的普遍信念,其背后的精神与帝国主义者要以武力征服全球同出一辙。倘若十三世纪以聪明、强壮、荣耀姿态出现的十字军没有为教会的拓展带来成功,十九世纪以同样姿态出现的西方宣教事业,为二十世纪亚、非等地的教会带来的祝福,也不会多于其种下的祸患。传福音者唯一合法的态度,正如保罗所说:“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林前2:3)。

以软弱、惧怕、战兢的态度来传扬福音的保罗,会遭遇怎样的后果呢?那自然便是耶稣预告的如羊进入狼群了。传道者辛勤工作的待遇是:“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第11节)物质上没有与工作相衬的合理报酬,连衣食住等人生基本需要都成了问题,更甭提其他美好的生活享受了。这与哥林多信徒自觉为“饱足了”、“丰富了”是何等强烈的对照啊!因着生活所需缺乏保障,保罗必须“劳苦,亲手做工”(第12节)自己供养自己。他从来没有计较过自己的权利与待遇,更没有为之作任何的争取,反倒为了使福音不致受到拦阻的缘故,而甘愿付出远超过他应该给予的牺牲。

物质上的缺乏倒还是次要的问题,保罗接着说:“又挨打被人咒骂被人逼迫被人毁谤”(第11-13节)这里提到的是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与折磨。在《哥林多后书》11章23-33节,保罗更详尽地向哥林多信徒透露了他所受过的种种苦楚:多次被鞭打、掷石、天灾、人祸、坐牢,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对保罗而言,为主受苦绝对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地成了他传道生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也充分的应验了耶稣对门徒的预言:“那时人要把你们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太24:9)“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第13节)还有更强烈的字眼吗?传道者在世上既是要被扫净的垃圾废物,又是身体内要被排除出去的便尿。他们不但被视为多余的存在物,更进一步地被认为他们的存在对世界是一个毒害,就好像身体内长了癌细胞、毒瘤一样,必须被切除割掉。传道者在人心中的形象和价值,竟然低落到如此地步!

自从第四世纪罗马皈依了基督教后,基督教在西方一直取得正统宗教的优势地位。虽然政权与教会间常有权力、利益上的冲突,但宗教的传播毕竟是在政治力量的协助下推展的,并且传道者在社会上也取得了受尊崇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我们逐渐忘却了耶稣和保罗那些与现实似乎不相符合的预告,并认定传道者必要受到尊重,福音要以战胜者的姿态传播开去;即使教会在历史里间歇地受到逼迫,传道者间歇地受到侮辱,我们也会以为那只是偶然的变数,而非正常的情况。我们看不见的是,基督教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传道者成了有名誉、有地位的人,才是圣经里不折不扣的变数呢!

保罗在此不仅是表达了他消极地要挨过苦楚等逆境,他更是积极地以善意来迎向苦难:“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第12-13节)是的,客观恶劣的世界不能改变我们对人的善意和信念。基督徒是一群对人类有顽强到近乎固执的乐观与善意的人,我们深信人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每一个人哪怕是再罪大恶极,只要神的恩典临到他,他还是可以像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那个囚犯一样,回转得救。因此,我们不敢对人绝望——在基督未宣判任何人死刑,未向那位犯奸淫的妇女定罪以先,我们拒绝对人盖棺定论。如此,我们善意地迎向每个接触到的人,不管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如何地不可救药,我们自己是如何地吃亏、受了无数的骗,我们仍然给予面前的人一个新的机会,并且敢以自己的有可能受损来冒险,好证明我们对这人的信心。当然,最重要的不仅是我们对某个人怀抱信心,而是我们对爱的感化力量从未怀疑过。“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爱的能力可以感化哪怕是再愚顽的人:神岂不是因着相信这个力量,才使祂自己的儿子为世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吗?要是祂相信爱,为什么我们不信呢?

如此,我们就可以勇敢地以善报恶,以祝福还咒骂了。“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第12节),难道这只是一个消极的受苦要求吗?难道是教我们视眼前的无理受苦为锻炼灵魂的过程,而使自己能变得更有涵养、更有忍耐力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相信善行能够影响恶毒,祝福能够改变咒骂。我们转过左脸来向着打我们右颊的人,目的是要教他们幡然醒悟,悔改转回。也许并不是每个坏人都能感化得了,许多人会至死不悟;但那又何妨呢?起码就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们看到了若干人(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便是在神及其他基督徒无私的爱的感召下而皈依的。有谁能断言爱没有这样近乎神奇的能力呢?

就是因着保罗对人的乐观与善意,他看到在罪人、坏人等论断背后,仍然是一个神看为宝贵的灵魂,他仍有对他们服事、宣讲神的救恩的责任。所以,哪怕是再凶险、再陷自己于不义,他也勇敢地以爱来迎向持刀恐吓他的人,以身犯难,虽死不悔。这种做法使他被世界视为疯子、狂人,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截然有别的边缘者,也就是污秽、渣滓。这样的传道者就是“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亲爱的弟兄姐妹,让我们将眼光放在未来,让我们的盼望定睛天上,这样我们就能勇敢的走事奉的道路了。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