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12):不要论断

  • 首页
  • /
  •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12):不要论断
肖兰
05 Jun 2018

前不久肖兰读到两个人的报道,觉得挺有感触。其中一篇报道讲的是在1985年曾以17岁的年纪勇夺温布顿网球大赛冠军的德国网球好手贝克,他居然说,如果时光倒流,他真希望当年输掉那场温布顿赛,因为自从他拿了冠军,大家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他一场失利,就嘘声四起,批评不断。贝克感慨地说:“大家好像只记得我是温布顿的冠军,却忘了我还是个青少年。”这是一则报道。另一则报道说的是伟大的音乐家伯恩斯坦,他曾对一群年轻音乐家说:“要成为伟大的演奏家,不仅在于勤苦练习,更要看你走上台,面对观众的强大压力时,能否一下子把所有恐惧与犹豫全甩到一边,由内心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一种不信你办不到的力量,使你成为大师。”

这两则报道不禁让肖兰想到了传道人也经常要承受压力。教会中的牧者们常常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甚至是教会内部各样的批评和论断。我们要如何处理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呢?在遭受别人评断时,我们能否抛开恐惧和犹豫,让自己有力量继续走下去?今天我们要从《哥林多前书》4章1-5节,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教导中来学习如何看待别人的论断,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心又有信心的事奉者。

前面1章10节到3章23节的大段落里,保罗处理了哥林多教会分党的问题。为了要指出哥林多信徒割裂教会,各自奉教会领袖以组成不同集团的错谬,保罗必须重新校正他们的尊崇对象。教会唯一的元首是耶稣基督,唯有耶稣才值得我们俯伏景仰;其他人包括保罗在内,只是祂的奴仆,都算不得什么。

但这说法却令保罗又陷入一个相当尴尬的地步——要是他想否定哥林多信徒拥领袖自立的做法,而又不要冒犯亚波罗和彼得等人,则他必须强调自己也属于“算不得什么”的行列。但与此同时,这个“算不得什么”的保罗却又要写信来直斥哥林多教会的各种罪恶,要求他们予以纠正。他的权柄从何而来?为什么哥林多信徒要放弃自己的一贯做法,去接纳一位“不算什么”,而且只是教会一份子的保罗的个人意见呢?保罗的权威何在?他怎么可以一方面说自己不算什么,另一方面又强调自己的权威呢?这是保罗目前在处理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时所要解决的身份与权柄的困局。

传道者的身份:执事与管家

在4章1-5节,保罗首先重申他们作为传道者的身份。保罗怎么理解自己的身份呢?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第1节)这里保罗强调,哥林多信徒应当恰如其分地以保罗等人所具有的身份来对待他们。保罗和亚波罗等人既是基督的执事,所言所行就必须按着这个身份而为。那么判别他们作为的方法,就在于他们与一个理想执事的标准有多远,他们所做的是否恰如其分,恪尽职守。执事就是服役的仆人,在主人的指示下做不同类型的工作。他们对自己的职务和所要做成的事,并没有任何决定权;他们必须按照主人的授意,根据主人所厘定的标准来遵照执行。

除了执事外,保罗又提到另一个名衔:“神奥秘事的管家”。虽然这卷书中没有详说,但参考其他保罗的书信,我们当很容易了解“奥秘事”就是指着神的拯救计划,是神藉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这福音如今委托给教会的每一位基督徒,透过他们的见证与宣讲传播出去。保罗说他是神奥秘事的管家,就是说他奉基督差遣,去传讲那个“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福音(林前2:7)。他是一位“管家”,为主人所信任,被授以管理整个家庭、各个事项的重要职责。这是何等光荣的任务,又是何等重要的职责。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作为执事与管家,既没有自主权,也没有决定权,只是执行主人的任务。那对于管家最主要的要求,就在于他们是否忠心耿耿,把主人的事办好。所以,“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第2节)忠心是执事和管家好坏判别的标准,他们必须忠于主人,忠于所托,忠于职责。原创性对仆人不重要,反正他没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只是执行主人已经确定了的事与话;有时太多个人的想法,擅作主张、擅离职守,反而会误了大事。对于作为基督的执事的事奉者,创造性与想象力真的不是那么要紧。许多时候,一些初出道的释经者或宣讲者,都喜欢在圣经里寻觅一些他们个人的独得之秘,道人之所未道,发人之所未发。于是乎拼命钻研,胡乱联想,在经文的用词和某些意象上绞尽脑汁,无限强调夸张,甚至置原来经文的明显及主要信息不顾;拒绝重复那些他们视为陈腔滥调的东西,总之务求语出惊人、立论奇特,叫人叹服其天赋睿智、思想精辟。这果真是释经者的正确态度吗?我们所传讲的是一个古老的福音,二千年来无数最聪颖、最有才学的人努力探研圣经,摆上了他们一生的精力,并且果实累累,著作汗牛充栋。今天纵然我们还有可能发现某些从前没有人看到的创见,但这也是神特殊的恩典,而非我们追求的目标。事实上,无论是圣经研究或是讲坛事奉,重点都不在于发明新的创见,而在于忠于原著地、忠诚可靠地把圣经原来的含义,原原本本地阐释出来,不要介意这些东西是否已为人发现了、说过了。

改教运动的“唯独圣经”教义告诉我们,圣经具有权威性、必须性、清晰性及充分性四大特性。其中清晰性的意思是,纵然某些圣经的章节并不好懂,可能无法完全确定其含义,但整本圣经绝大部分篇幅都清楚易明,只要遵从适当的释经方法,无需特殊智慧或独得之秘也可以解释。而圣经的充分性也指明,圣经是无需为其他书籍或学说来加以补充的,任何再博学敏思的人都不能为圣经的内容增减分毫。只有遵从以上对圣经的看法,顺服圣经的权威,忠心地做神话语的执事,不刻意寻求独家秘方,或藉圣经来高抬自己的人,才配称为神奥秘事的管家。

对于一般信徒而言,不管我们站在何种事奉岗位,也同样要认定创新性并非我们行事为人的原则。当然,时代转变,人的需要也与时不同,我们绝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仍按着六十年代的方式来办团契、开主日学。通与变是事奉者应有的态度,但是我们的责任仍是忠于圣经,忠于弟兄姐妹的需要,努力在不歪曲任何一方的情况下,使双方能做有效的对话。没有人能罔顾圣经的教导、罔顾弟兄姐妹的需要,而随心所欲地把团契变为政论团体或任何形式的俱乐部;也没有人可以将圣经分享变为人生哲理的探讨;或偷天换日地将现代某些人性论说、伦理原则输入到教会中,以致包庇而非谴责弟兄姐妹的罪恶,如同性恋、婚外情等。我们要记得,犯罪者的最大需要不是任何“成长理论”所说的安慰与支持,而是圣经教导的谴责;一切安慰都是在谴责了罪恶之后才有意义。事奉不论大小,都必然受圣经与别人的需要所限定,而非自行决定的;事奉不是自我实践,“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所有评价不在乎人或自己,乃是神

刚才我们讲了,基督的执事不能主宰自己的事奉内容与方式。正因为如此,判别一个事奉者事奉的如何的标准,也就不该由事奉者的理想或期望而定,而是应该由差遣者——神的理想和期望来作准。那么,一个事奉者也自然不能审定自己的工程是好是坏了。这倒不是能不能自我检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资格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无权主宰自己的生命和事奉,他就不是自己事奉的主人,那他又怎样有权对自己的成就说“是”,对自己的错误说“不是”呢?保罗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第4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虽然认定自己良心无愧,但我的认定算什么?难道我可以凭着自己不值一提的认定而得称为义吗?不!唯一有权判定我良心无愧的是主。祂是我的老板,只有祂才有资格为我写工作表现评估,只有祂才可以对我说:“做得不错。”是祂的赞赏才会叫我乐不可支。

保罗并没有因此便轻视自己。无疑,他不认为自己有权论断自己,可是他也同样不觉得其他人可以有权这样做。“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第3节)这里他所用的“论断” 一词并不纯粹是个人的批评和意见,它含有法律上的裁决,以致成为永久的定论,以及引致若干刑赏后果的意思。保罗如今大概正受着哥林多教会的若干批评——有些人奉他为圣人,尊他作为其教派的精神领袖,说“我是属保罗的”;也有些人反对他,认为他不够完美,性格和表现都未符合标准,比如其貌不扬,言语粗俗等。面对着各种或褒或贬的评价,保罗说他认为这些都是微不足道,不用放在心上。任凭别人乱吹乱捧,千夫指责,他都不受影响,仍然持定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审判自己的主权在神手上,只有神的赞赏或谴责才是至关要紧的。

这种态度是否自尊自大、目中无人呢?当然不是。正如上一章我们提过,事奉者不能因声称他既是神的仆人,故只对神负责,而无需向人交代;他除了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外,也是众人的仆人。前面我们也说过,事奉者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除了受圣经所限定外,同样为受众的需要所限定。因此,基督的执事必须是一位对服事的对象谦卑委身,愿意为他们的成长而自我甘受委屈和牺牲的人。他们并非不用向受众负责,只是与此同时,事奉者还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任何工作是能讨所有人喜欢的;不同意见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不应受别人短时期的纷论看法所左右,甚至干扰了自己的情绪和事奉的热忱,从而或过分兴奋激动或心灰意冷。况且因着神的智慧与人的智慧常是彼此冲突,遵从神的智慧行事的人很容易便说了不讨人喜欢的话,做出冒犯人的行为;误解与攻击是避免不了的。对此,我们必须坚定心志像保罗所说,别人的论断“我都以为是极小的事”,忠心地事奉下去,坚持真理,最后等待神至终的裁决才是重要的。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实在是事奉者最佳心态的写照。

不要论断

保罗说他不大介意哥林多信徒或褒或贬的论断,也不太关心人间的一切裁决,只等待神对他的最后审判。他说:“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第5节)没有人可以在当下就为自己的得荣耀夸下任何海口的保证,也没有人有权为别人的作恶作盖棺式的定论。我们必须相信人会改变,一日尚未离世,就有变好或变坏的可能,神也随意介入模造人的生命。因此,一息尚存,就不宜为己为人下过早的结论。我们要做的,一方面应努力向上,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忠于所托,另一方面是对人常存乐观盼望的心,希望神能改变、感动他们。无论如何,直到基督再来的日子为止,我们“什么都不要论断”。

除了因人有改变的可能,故不应过早下结论外,不论断的另一个理由是,没有人有足够的知识可以对己对人作出公允的判定。人是相当复杂的,为了适当扮演不同角色的缘故,每个人免不了都有多重面具;许多时候角色扮久了,连自己也会产生身份上的混淆。故此,人对自己的动机和心态也未必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更何况是对身旁的人呢!人世间的种种是非,真的不是在局中的我们以有限的智慧便能求出一个公道。因此,最恰当的做法是,安静等候基督的重回,祂既是全能全知的神,当能“暗中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第5节),那时一切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什么欠债、不公道的事都能摆平了。

我们的祈祷是:“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我们的盼望是神不看我们工作的有限与瑕疵,只看在基督为我们成就了的救恩的分上,接纳并圣化我们的工程,从而使我们得着祂的称赞。“因信称义”绝不单在皈依的那一瞬间才有意义,称义是基督徒生命每时每刻的必须。

亲爱的弟兄姐妹,是的,愿我们都能在教会这个大家庭中,学习如何与弟兄姐妹和睦相处,彼此同心地奉主。让我们仰望神的恩典,坚持真理,忠心事奉主,成为神忠心又有见识的好仆人。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