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08):事奉的真义

  • 首页
  • /
  •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08):事奉的真义
肖兰
08 May 2018

我们今天的节目谈的是有关事奉这个话题。有弟兄姐妹曾感叹地说,事奉不容易,尤其是同工之间的相处真的很难。两个都是热心事奉主的人,为什么合在一起的时候,彼此总是有许多矛盾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新鲜,早在保罗时期这个问题就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们要从《哥林多前书》的查考中一起来学习,怎样建立一个正确的事奉观。不过在正式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肖兰先要给您讲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一位牧师正在为讲道内容而伤脑筋。他的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外面下着雨,小儿子又烦躁不安,无事可做。怎样安抚儿子呢?牧师随手拿起一本杂志,顺手翻一翻,看到一张色彩鲜艳的图画,那是一幅世界地图。于是牧师把地图撕了下来,并且撕成许多小片,丢到客厅的地板上。牧师对儿子说:“安东,你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五毛钱。” 牧师心想:这下儿子至少也要忙上半天呢!谁知不到十分钟,他书房的门就被敲响了。儿子已经拼好了地图,每一片纸都整整齐齐的排在一起,整幅地图又恢复了原状。“儿子啊,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呢?”牧师问。“哦!”儿子说:“很简单啊!这幅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好了呀!我想,假使人的图画拼的对,地图也该拼得对才是啊!”牧师忍不住笑了起来,给了儿子一个硬币,说:“你把明天讲道的题目也给了我了!”是的,假如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就是对的了!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个故事意义非常深刻。如果我们不满意周围的人,不满意我们的环境,想力求改变,那么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因为如果我们是对的,那么我们的世界才是对的。同样,如果我们的事奉观念正确了,那么我们的事奉才能真正蒙神喜悦。好,现在我们要一起来查考《哥林多前书》。我们今天要读的经文是《哥林多前书》3章5-9节。

分党危机源于信徒而非领袖

我们今天所读的经文一开始就是“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这样的句子。是的,为了要解决哥林多教会出现的分党危机,保罗不惜用否定、贬损自己的方法来说明教会真正基础的真理。

从表面上看,哥林多信徒是因为追随不同的领袖而出现纷争。但其实他们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两位或多位领袖的缘故。难道保罗及亚波罗想要聚众自立、割据称雄,所以要提醒哥林多信徒,他们不过是神的仆人吗?不!问题根本不在于领袖,而在信徒方面。保罗及亚波罗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使自己由仆人的身份一转而提升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甚至没有应允要做哥林多信徒间不同党派的党魁。如今只是信徒因着忌妒、纷争等个人理由,而挟他们的名以自重,利用这些领袖的名气来满足他们要称霸武林,压服其他势力的野心。既然问题在于信徒而非领袖,在于信徒嫉妒纷争而非领袖妄自尊大,那么保罗的处理方法自然应该是针对信徒而非领袖才对呀!为什么从3章5节开始,保罗竟然将讨论的重心转移到了教会的领袖呢?

如果我们把3章5-17节作为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的话,我们应当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原来保罗要指出的是——教会的根基是耶稣基督,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会观。哥林多信徒之所以出现结党、纷争,以及因嫉妒的缘故而彼此相离,无疑这当中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因素,需要详细个别处理。但归根究底,核心仍然在于他们对事奉、对教会持着一个不健全的看法。他们仍然怀抱自己的期望与梦想跑进教会,企图在这个新群体内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个人的野心。他们看事奉岗位为实现抱负,伸展拳脚,表现自己的权利,证承自己地位的途径。是这样的根本性错误的看法,使得他们走上了纷争、结党的道路。因此与其个别地追究导致他们分裂的偶发因素,或具体地谈论他们为何彼此猜忌不和、谁与谁不咬弦、谁看谁不顺眼等等,不如直接指出问题的核心,将有关事奉和教会的正确看法带引出来。

表面上看,保罗这样处理问题好像有点文不对题,但却是根治的处理方法。圣经之所以对我们有意义,就在于圣经作者从来不把发生在两千年前,特殊时空特殊场景的特殊问题作特殊的处理,而是将具体、个别的问题上溯至永恒真理的范围,从而可以与每个时代的信徒都发生关系。

在3章5-9节中,保罗便开始教导我们有关事奉的永恒真理了。什么是事奉呢?保罗说:“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5b节)。这里提到事奉的三方面真相:第一是关乎事奉者的身份——是执事;第二是事奉的条件及方式——照主所赐给他们个人的;第三是事奉的目的——引导你们相信。

(一)事奉者的身份 - 服侍众人的仆人

事奉者的身份是执事,也就是仆人的意思。保罗说他自己算不了什么,亚波罗也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仆人而已。在当时的罗马社会里,拥有奴隶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奴仆的地位与使命也是众人皆晓,不言而喻的。仆人就是不能主宰自己生命的人,他们甚至不是自己生命的拥有者,所有权及主宰权都在他们主人的手上。所以仆人不可以任意妄为,按自己的喜恶行事,他们必须奉行主人所颁布的命令。他们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功勋荣誉,一切光荣都归于他们的主人。而且从前面1章26节的经文来看,哥林多教会大多数信徒可能都出身于中下阶层,甚至很可能有为奴的在其中。因此当保罗指出,他与亚波罗都不过是奴仆的身份时,相信哥林多信徒一定可以切身地明白“奴仆”这个词所包含的众多含义了。

是的,仆人如果不能为自己建立功勋荣誉,那又怎么可能树立自己的势力,把别人聚拢到自己的徽号之下,组成什么保罗派、亚波罗派呢?当然不可以了!我们看到保罗把他自己及亚波罗等受人尊崇的教会领袖的地位,从云端上给拉了下来。在众信徒的心目中,这些教会领袖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才华出众,功业显赫,深受人们的爱戴,也成了人们效法的目标,但是保罗在这里却要严正的指出,他们只不过是仆人罢了!

领袖与仆人是何等悬殊的地位,是何等强烈的对比呀!难道保罗在这里要提出某些他个人的新观点吗?不,他所说的无非是耶稣早已对门徒指出的:“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太10:43-44)。耶稣基督不仅言传,也亲身成就了祂所教训的,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并且在门徒中间成了服侍人的仆人。如此,耶稣就在祂所设立的教会里,废弃了人间尊卑主从的法则,另定了为首的便应当做仆人的领导原则。这个原则违反了社会的常规,破坏了人的常理,但却是信徒群体唯一应该遵从的游戏规则。

在教会做带领的,不管是牧者还是平信徒、执事、部长,都是做众人的仆人的。他们不单单是耶稣的仆人,也是众人的仆人。他们不可能声称自己只顺服神,而无需向人负责;他们反倒应当谦卑地以别人的需要,来调校自己事奉的方向。保罗告诉哥林多信徒,他与亚波罗等教会领袖,并不是高高在上,让人景仰的偶像人物,却只是卑微服侍的仆人。事奉者的身份是仆人。

(二) 事奉的条件及方式 - 由神的恩赐所限定

亲爱的弟兄姐妹,是的,作为神的仆人,我们都当完全听命于主耶稣,忠心地事奉祂。保罗告诉我们,事奉者赖以参与事奉的条件是——照主所赐给他们个人的。也就是说,事奉者并没有自足的事奉条件,没有人可以按着他的天赋或后天拥有的才干,而声称具有不可否定的事奉权力。任凭一个人的口才如何了得、声线如何优美、演说技巧如何动人,都不能构成参与事奉的足够条件。唯有他先被神拣选和呼召,他的才干被分别为圣,才可以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因此,事奉的条件不是自给自足,更不是天赋拥有;完全是主赐给人,并且是按着祂自己的旨意,随意分派给各人的。没有人可以向神抗议,说他为何只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恩赐;也不应该因为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这个恩赐就心存忌妒。主权纯粹在神的手中,我们事奉的条件是——照主所赐给我们各人的。

如果事奉的条件是神所赐下的恩赐,那么最合理的事奉方式,便是按着神所赐的恩赐范围来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果神赐我美妙的歌喉,那歌唱便是我最有效、也是最恰当的事奉方式;又或者我知道自己具有探望病人的恩赐,那么忠实地参与探病的事奉便是顺命儿女应有的表现。恩赐在这里不仅成了促使我们能够事奉的条件,也成了限定我们事奉的范围,以及决定我们事奉方式的凭据。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6节),也许保罗最大的恩赐是传福音,而不在施洗及牧养教会;但亚波罗却是神差遣做牧养及训练信徒的人。那么,不管是保罗还是亚波罗,都必须甘心于他们被设定的事奉范围,或栽种或浇灌。虽然神也可以按着不同的特定需要,来改变我们的事奉方式,比如保罗事实上也有从事施洗与牧养的工作,但这也只能算是例外。最重要的,我们不可以让个人的野心或虚荣心,去促使我们扩大自己的事奉范围,甚至假设自己是个十项全能的人,做什么事都能胜任愉快。其实,就算个人才干之大如同保罗那样,他也必须接受自己事奉上的限制,从而肯定分工合作、配搭的重要性。

我们要明白,身旁并肩作战的弟兄姐妹并不是在从事一些我本可以肩负,而只是无暇顾及的次要工作;他们既不是配角,也不是助手。不管我们扮演的角色哪个轻、哪个重,都只是同工的关系。所以保罗一方面接纳他自己最大的恩赐是传福音,而这恩赐又成了他的限制,叫他不敢把哥林多教会居为己有,看作是自己的产业,反倒欢迎其他拥有别样恩赐的同工前来参与。

另一方面,保罗也清楚地知道亚波罗等人并非他的助手,他们所做的并不是他本来可以做得同样好,甚至更出色的工作。不,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他并不比亚波罗更重要。更准确的说,没有谁比别的人重要。如果神差遣亚波罗来浇灌哥林多教会的话,那纵使保罗有再大的才智,也不会干得比亚波罗出色。事奉的条件,也就是神的恩赐,同样也是我们事奉方式的一个限制。

(三)事奉的目的 - 使人相信和成长,归向神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事奉的目的,是引导人归向神。在3章6-9节中,保罗用了两个异象来说明事奉的目标,一是栽种植物,二是建造房屋。两个异象指的都是同样的事实,就如栽种者所求的是植物能生根、成长,建屋者期盼的也是房子能牢固地盖搭起来。事奉者最终的目的,也是要让信徒皈依基督,并且生根建造;不但信了,而且信了要有根有基。

保罗对哥林多的信徒说:“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9b)。而事奉者便是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在建屋地盘上劳苦搭建的工人。没有任何事奉是以自己为服侍目标的。我们绝不是因着寻求自我完成工作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或者事业上的野心,才投入事奉行列的。事奉者必须以他人的相信、他人的成长作为自己唯一的盼望;事奉者一切的悲喜哀乐也都在于此。3章5节原来的句子结构是:亚波罗是谁?保罗是谁?无非是引导你们相信的仆人罢了。

(四)事奉是与神同工

在说完了事奉的三方面真相后,保罗又补充了一个重要的真理,那便是事奉其实是与神同工。如果事奉者的身份是仆人,那他便是神雇来服侍众人的仆人;如果事奉者事奉的条件与方式是由神的恩赐所限定,那他便只能按照神的心意和计划来事奉;如果事奉的目的在于使人相信和成长,那就更是非得有神的直接介入和帮助不可了。

这就好比一个农夫,他知道自己的胼手胝足并不是农作物得以成长的充分条件,任凭他再劳苦,如果没有风调雨顺的外在因素配合,这一切所做的都将是徒然。事奉者也应当了解,能够叫信徒成长的,绝对不是他的努力关怀和牧养,惟有神叫他生长。确实,能叫一个初信者跌倒的外在因素太多了——过重的试炼,过大的试探,各种无法测定的际遇都能使信徒失足。这些外在因素,就是连当事的信徒自身也无法预计和防范,更何况我们这些置身于局外的事奉者呢!因此每一个能够从怀疑到信仰,从初信到成熟的基督徒,都是神特殊恩典的作为,而不是他自己或身旁任何人努力便能够达至的结果。这样我们又怎能不谦卑地承认: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呢!我们又怎能不顺服地将自己所努力的一切交托神,期待祂以恩典来补足,并将一切的事工成就呢?我们要记得,我们虽然是与神同工,但真正成就事情的还是神,我们不过是跑龙套的小角色罢了。

亲爱的弟兄姐妹,虽然事奉的路途不容易走,但我们有神的恩典保守。愿我们都能将一生奉献给神。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