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07):成熟基督徒的生命展现

  • 首页
  • /
  • 【生命栽培】哥林多前书(07):成熟基督徒的生命展现
肖兰
01 May 2018

最近,肖兰的教会里有许多喜事,其中一件便是牧师家添了丁。师母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喜滋滋地来到教会,大家也无不欣喜。弟兄姐妹们轮流抱着这个胖小子,充满疼爱之情。有一位会友甚至打趣地说:“我想我们大家来到教会,大概不是听你父亲讲道,而是要来看你的吧!”肖兰心想这句话如果让牧师听到,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儿呢?我们这里暂且不对这句玩笑话来做评论,但显然大家对孩子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的确,婴儿天真可爱的面孔,有时还真的比听道要有趣呢!

但是不知您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婴孩经年累月都是这张脸,不会长大,那人们还会说这个孩子天真可爱吗?当然不会。如果真是那样,那只会是一幕人间悲剧。同样,如果我们把这个情形放到我们的属灵状况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我们灵命的成长,往往不像我们的身体那样成长得茁壮、健康;相反,很多人信主多年,却一直都只是一个属灵的婴孩!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女体育家查女士,她逝世前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向来虽然不是一位勤上教会的会友,但我一直都有祷告。我母亲在我还小的时候便教我祈祷。直到今天,我祷告时还采用童年常念的祷文。这位查女士在体育技术方面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断长进,成为了著名的体育家。可是遗憾的,在属灵的事上,她确实42年如一日;直到去世前夕,还只能采用在母亲膝盖上学到的祷文来祷告。

亲爱的弟兄姐妹,查女士的情形是我们的写照吗?我们是不是常常在见证会上重复叙述那数十年前的蒙恩见证和得救经历呢?我们会不会像保罗所慨叹的哥林多教会信徒那样,一直都在基督里为婴孩,不能吃干粮,只能喝奶呢?今天,肖兰要同您一起藉着对《哥林多前书》3章1-4节的查考,学习怎样在基督里成长,做一个真正成熟的基督徒。

保罗为了要论证1章17节所说,基督差遣他是为传福音,并且不是用智慧的言语来传讲,他竟然在《哥林多前书》这封书信中用上了1章18节到2章16节的详尽篇幅来加以说明。可见1章18节到2章16节的这番话,即使不是这卷书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也是保罗心底里的由衷感受,以致在情绪激荡下,禁不住倾泄了出来。然而对他的读者来说,很容易便会被这一泻千里的讲论方式混淆了视线,忘记了保罗在处理的其实还是哥林多教会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1章10-17节所提到的分党问题。

在偏离了主题一段时间后,如今保罗要言归正传了。保罗说哥林多教会发生了分党的问题,就反映出他们的属灵生命境况并不如期望般的理想。于此,他做了两个诊断:第一是哥林多信徒仍是属肉体的,第二是他们仍是属灵上的婴孩。这两个诊断用的虽然是不同的意象,指着的却还是他们不成熟的事实。

属肉体的基督徒

“弟兄们,当我与你们说话的时候,我并没有以为自己是对着属灵的人说的,反倒自觉是对着一群属肉体的人说话。”这里保罗先称呼他们,再直接指出他们是属肉体的基督徒,这样就使得他的指责变得赤裸裸而叫人无可逃遁。怎么,基督徒难道不是已有圣灵、重生了吗?不是已经被圣灵更新,以致有圣灵内住在心中了吗?为什么他仍然可以是一个属肉体的人呢?难道保罗的意思是有属肉体的基督徒?或者进一步认为基督徒有两个类别,一是属灵,一是属肉体的吗?答案当然不是。如果不是因着领受了圣灵,没有人可以成为基督徒,踏进信仰的门槛。所以每个基督徒都是领受过圣灵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所有基督徒应该都是属灵的。

但为什么保罗又直指哥林多信徒是属肉体而非属灵的呢?答案是,他们就身份和地位上是属灵的人,可是在实际的行事为人方式上,却过着一个仿佛圣灵并不存在,与教外没受过圣灵的人完全一样的生活。所以保罗说,在他与哥林多信徒接触相处、彼此交谈时,他没有办法将他们当作属灵的人来看待;他不能够勉强自己,使自己相信对方是属灵的。这不是指这个真实的身份,而是主观的个人感受。

多少时候,在我们不跟别人明确表露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时,人们就根本不知道我们是个有信仰的人呢?如果那样的话,就说明信仰对于我们的待人接物,竟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是多么可怕,却又是多么常见的情况啊!当然,基督徒首先代表着一个身份和地位,而不是一套硬邦邦的行为规则。如果我们把信仰衰减到若干的公式和行为模式,比如基督徒的微笑只能是露唇不露齿,基督徒的悲伤只能是流泪而不痛哭,又或者基督徒必须遵守八大纪律、三项注意诸如此类的话,那基督信仰就沦为了跟法利赛人没有分别的教条主义了。

在整个信仰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先有身份的转换——也就是因信称义,被神视为义人,收纳为祂的儿女;由原本与神为敌,变成属于神家里的人,以至生命得到重建。有了这个地位上的转变,生活和行为上的改过、迁善,才是自然而然,不带任何勉强或虚伪。

皈依基督并不纯粹是品格的锻炼和修养,最要紧的还是与创造主关系的重建。不过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把性格的陶造完全轻忽了。耶稣说:“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太7:18),我们的行为如何,岂不反映了我们内在生命的素质吗?纵然超凡入圣的人格修养不是我们基督徒生命的目的,但如果圣灵果真内住在我们的生命中,那么在行为上结出圣灵的果子,也是理所当然的期望了。保罗说:“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能够反映出我们所信奉的对象的性格。要是我们承认神是主,那就应该努力过一个以祂为主的生活;要是我们承认神是光明的,那我们便不可能容让自己再在黑暗里行走。否则,人如果看我们与其他世人毫无分别,不能把我们当作属灵的,那么基督的名便受到污损了。无论如何,先是身份与地位的转变,后是行事为人的更新变化,两者缺一不可。信仰生命是本体,行为表现则是本体的外显。

保罗如何看出哥林多信徒仍是属肉体的呢?3章3节的经文说:“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基督徒是否可以防避一切分党或意见冲突呢?在理论上是可以的。要是我们真的做到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冲突与不合也自然可以消弭于无形。但在现实上,要兑现这个理想并不容易。许多时候,我们不仅是有属肉体的老我在作怪,要使我们恢复到从前以自己的野心、喜好为选择事物的标准上。就是在正面的寻求基督的心意时,由于我们对圣灵的敏感度仍然不足,我们也不一定能清楚分辨什么是圣灵的声音,什么是自己热切的期望。因此,两个同样是敬虔的基督徒,也可以因着性格、脾性、对事物看法的不同、做事的缓急轻重各异而产生冲突。纷争是避免不了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问题并不在于如何防范纷争的发生,而在于如何正确的处理和补救。

我们必须小心,别让意见上的分歧演变成关系上的破裂,就好像《哥林多前书》1章10-12节所提到的,把纷争酿成了分党。意见的不同,绝不应该被无限地变成势不两立的敌我矛盾,更不应该意气用事地执意来个宁为玉碎。我们当常常谨记: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是必须竭力保守的。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事奉的是同一位主,所以我们理应在主的爱里同心合一。刚才我们讲到,因着个人性格、对事物看法不尽相同,所以教会中有纷争原本也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圣经告诉我们,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纷争,可不纯粹是因着意见分歧所造成的。所以在3章3节,保罗加上了“嫉妒”这个词作为纷争的补充解释。什么是嫉妒呢?按照圣经的用法,这个字可以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指的是见贤思齐般的发奋图强。但如果与纷争这个词并着一起用时,就毫无例外的是指着争竞与猜忌了。

哥林多信徒分裂成不同的派系——有说我是属保罗,有说我是属亚波罗。明显是企图将自己归到某名人门墙之下后,便能力压群雄,要求别人对他顺服。这做法在动机上自然有很大问题,也不纯粹是对事物有不同见解了。基督徒如果因嫉妒而与人发生纷争,在心底里视对方为争胜对手——不管谁是谁非,一定要使自己的意见伸张,非把对方压倒不可的话,于此,保罗便不客气地质询他们: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一个属肉体的基督徒,就是一个在行为上和世人一样的基督徒——他仍然存着尊己为大、好胜、自夸的心,妄图在各样的事上凌驾众人,高抬自己,甚至教会也成了他实践个人理想,满足自我野心的场地。有这样的基督徒存在,纷争乃至分党都是不可避免的。

属灵婴孩

除了属肉体之外,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第二个诊断是:在基督里为婴孩儿的。在2章6节保罗曾提到完全的人。这个字也可以解释为成年人,所以恰好可以作为婴孩的对比。婴孩与成人的不同是非常清楚的,这里主要是指在知识和智慧上的长进程度。一个婴孩因为吸收能力有限,无法消化过硬、过重的固体食物,只能进食如牛奶般的流质东西;但对成年人来说,纵然他仍然可以喝奶,但固体食物才是他正常的食品,能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婴孩和成人最大的分别便是喝奶与吃饭的差异。

同样的,一个初信主的基督徒就好像初生婴孩一般,无法一下子吸收整套庞大深奥的教义道理。这时传道人的责任,便是化繁为简的把深奥的教义图像化、浅显化,使初信者一看易懂。然而,好像婴孩会随着年月长大,逐渐改变他的口味一样,初信者不可以永远是初信者,吸收的也不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老东西。在信主年日增加后,他的信仰经验和知识便应该成正比例的按时递增,甚至进到一个地步,可以无需依靠别人喂哺而自行从圣经以及神那里寻找启迪与得力的泉源。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伯6:1)。基督徒必须努力寻求成长,不可反复在原地踏步,五十年不变。要是信主十年,除了得救见证可以如背书一样唱诵外,一切属灵经验都乏善可陈,除了新约若干书卷略微涉猎外,连《耶利米书》也一时间翻不出来,那么谈信仰如何改造生命,也就只能是没有实质意义的空话了。

美国曾经有一位黑人牧师,谈到当他从纽约市搬到匹兹堡(Pittsburgh)时,原本打算在当地买一座房子,但发现该地区是白人区,他们并不欢迎黑人前来居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基督徒,该区的好几间教会也是匹兹堡著名有钱的教会,他们对传福音事工的捐献素来都十分慷慨。然而,我们能否说那些基督徒是具有成长生命的基督徒呢?他们的行为是否是成长的生命应有的表现呢?

在保罗眼里,哥林多信徒仍然是属灵上的婴孩,仍然有待保罗讲最浅显及最基本的道理,向他们阐明。有趣的是,活在希腊那个追求智慧、寻求知识的环境中,哥林多信徒也许一向自诩为有文化、有智慧的人;他们或许也以为自己对属灵事物的洞察力,远比其他地方的信徒为强。但保罗却竟然认为他们仍然是小孩子,未曾真正明白十字架道理的智慧。

在2章6节中保罗曾说:“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显然,哥林多信徒可不属于“完全的人”这一类,他们还只是为婴孩的。保罗告诉我们,哥林多信徒为婴孩,不是由于他们思想迟缓、头脑笨拙,以致无法领略深奥的道理,却是因着他们的行为表现,比如结党、纷争之类,与小孩子的行径并无分别。基督信仰最要紧的不在理性上的认知,而在生命上的体会。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行为上的改变,一切洞察明辨都只能是无关痛痒的身外物,到头来仍然是小孩子的玩意儿。因此,尽管哥林多人自视为完全人,但保罗却看他们为彻头彻尾的婴孩。

两个诊断:属肉体与为婴孩,都是既严厉又不客气的责难,可以想象保罗行文至此,必然是既焦急又烦躁;他对哥林多信徒的关怀是爱之深,责之切,促使他无法不坦言,直接责备他们的不对,丝毫不肯有保留的余地。

亲爱的弟兄姐妹,您听了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责备后,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愿我们在神的话语中不断成长,让自己越来越有基督的样式。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