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生命栽培】以赛亚书:辨明真智慧

  • 首页
  • /
  • 【生命栽培】以赛亚书:辨明真智慧
肖兰
14 Nov 2017

肖兰同您一起查考《以赛亚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在同您一起读经的同时,肖兰自己也觉得对神的信心在不断的增加。是的,圣经的教训帮助我们对神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学习依靠神,活得更有智慧。

今天的经文学习,是要让我们看到神的谋略奇妙,祂的智慧广大,信靠祂的人必不会失望。不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真智慧常常不能辨别,也因此就失去了蒙福的机会。

在预备今天的查经内容的时候,肖兰就想到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肖兰相信这个故事您也一定很熟悉。这个故事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这里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故事发生在古时候一个淳朴的年代,有一位敬虔的老人。是的,敬虔的人看起来常常是傻傻的,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愚公。可是上帝赐福他——他有和睦的大家庭和殷实的产业,父慈子孝,全家过着平安、敬虔、知足的生活。然而,幸福的人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在老人住家的门前,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他们出门的路。它让老人心里觉得堵得慌。老人瞪着大山说:“你要给我挪到海里去。”他决定要让大山搬个家。于是,他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当然会遇到一些异议,可是老人治家有方,信心坚定,全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他们把挖山、种地、日常生活等事情都安排妥当,全家人齐心合力地开工了。

在愚公家的附近住着一个好心的聪明老头,他干事精明,大家都称他智叟。就像所有的年代一样,我们办事前总会遇到一些好心的聪明人,智叟对愚公说:“山那么高、那么大,你怎么疯了?要去搬山?”愚公眨着眼睛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的。“感谢神,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山不会加高,我就每天挖,挖一锹就少一锹;我这辈子不够,还有儿子;儿子挖不完,还有孙子;这样子子孙孙挖下去还愁挖不完?”

聪明老头被这话震住了,想想他说的也没错。可是,唉,真是个傻老头!那是个蒙神祝福的年代,仓廪充足,没有战争、饥荒的侵扰,也没有许多搅扰人心的牵绊。愚公一家轰轰烈烈的干上了。全家的劳力,除了管收成,女人们做饭看孩子,愚公每天都领着儿子们去挖山。这和种田、放牧没有什么不同,全家也是殷殷勤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于,愚公一家挖山的举动惊动了神,神喜爱他们的信心和敬虔,就派了两个天使,帮助愚公把山搬走了。一天早晨,全家人醒来,山不见了,他们欢喜快乐,向神献上感谢和赞美。这是一个不求神迹的时代,神迹却发生了。

这个故事产生于上古的中国,后来被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记载了下来。我们今天也读愚公的故事,不过重点落在了愚公的信心上,也就是人的信心与作为。那么为愚公成就大事的神呢?是的,神被人们忘记了!我们也看到,当人只记得愚公而忘记了神的时候,日子变得不再和平、安宁;人们也曾试图寻找,可是找到假神,日子更加的不安宁,有许多的混乱和苦难。

这个光景也正是以赛亚时代的以色列人所遇到的。以色列人虽然经历过神无数次的拯救,亲眼看过祂大能的作为,但在面对外邦侵犯和逼迫的时候还是忘记了神。他们又习惯地企图用自己的聪明来代替神的智慧。为此,先知以赛亚呼吁他们:不要忘记那真有智慧的神,赶快回转回到神的面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经文,以赛亚书28章23到29节。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是一段比喻,用农事做比喻是先知传讲信息的一种方式。不过,在这里作者没有对这个比喻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因此它的含义就比较隐蔽。有学者将这段比喻看为是有关神审判的信息;也有学者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它理解为先知呼吁犹大要信靠神的智慧。但,不管是哪种解释,我们都可以从这段比喻中看到神的智慧与作为,而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祂的子民得拯救。

与上文形成有趣对比的是,上文是先知与犹大的政治领袖们围绕着“人的信靠和神的作为”的一场热烈的讨论,或者说是辩论。这里则是冷静、理性、而引人深思的教导。先知向人描写了一名农夫耕种土地的情形。因为迦南地本来就是农业社会,所以以赛亚所讲的都不是什么新的事情,每个在场的人都必定知道,因为他们也是务农的。在以赛亚的话中,听的人应该可以看到自己的面貌,也很容易产生共鸣。

农耕活动十分紧凑,农夫必须按时行事,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迦南地基本上是山地,地势崎岖不平,石头又多,所以耕种并不容易。通常每个家庭所耕的土地面积不大,又因为需要在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所以必须有效地使用每一寸土地。因此,农夫们都会在土地上栽种不同的谷物,以日常生活必需的粮食为主。

因为大小茴香的种子细小,所以农夫会撒种在地上;麦因为体积较大,所以要一行一行栽种。大麦和小麦不同,一般而言大麦价值不及小麦,适合较干旱的地方,也不需要特别好的土质,所以一般都会种在较次等的土地上。还有,粗麦则种在田的边沿,一方面可以作为屏障,另一方面又可以清楚地标明地界。到收割时,农夫也会按谷物的品种和大小,用不同的方法和器具来处理,以免在打谷的时候损坏了谷粒,自招损失。经文中的碌碡是打谷用的器具,用木板制成,由驴或牛拉着在谷粒上拖行,把谷壳磨掉。这种重型装备用来处理大麦和小麦最为合适,却不能用在茴香上。茴香只能用杖或棍来打。至于处理日常作饼的粮食,它的方法又不同。基本上,做粮食用的小麦在需要做饼时才会用磨磨碎。所以,人在打小麦时只需要把谷粒和谷节分开便可,不断打小麦是愚蠢的行为;而且打谷的人要小心,不要过度,以免把谷打成粉末。

一个能干的农夫必定会知道什么是使用土地最有效率的方法,又知道不同的植物品种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如果农夫凡事都一律看待,处理事情都用同一种方法的话,那他就不是好农夫了,他所做的也都会失败。是的,我们知道先知讲这个比喻的目的,不是要说明农夫的智慧和知识何等广博,这段话的重点是要阐明耶和华的谋略和智慧是如何的奇妙和广大,神的谋略奇妙。

所谓“谋略”是指耶和华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中所做的决定;“智慧”的意思不大明显,按字面是效果和有效等意思,所以可能与谋略也有同一的关系。谋略与智慧合起来就是要表达出这样的信念——虽然神的作为是多方面的,是多面性的,但都是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进行,最终要把神所定的奇妙工作完成。

历史是不断在演变的,神不会硬把自己的旨意强加在这个世界上,却会按照实际情况而行。这不等于说神的作为没有原则、没有策略,而是说祂会按实际的情况来改变行事的方法或方式,却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让祂的旨意成就在地上。神的谋略和智慧是如此奇妙和广大,如果人留心去查看,他的内心必定会充满惊叹和敬畏。

所以,以赛亚所思想的是神在历史中的作为。神如何领导人类的历史发展呢?人世间的兴衰史是怎么定出来的呢?为什么亚述会强,犹大会弱呢?为什么亚述能主宰当时的天下,而犹大却要受它的控制呢?这些兴衰的规矩是怎样定出来的呢?

对以赛亚来说,这就好像是天地的主在耕种祂的土地一样: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该进行哪一个步骤,都完全掌握在祂的手中。这个广大、深刻的奥秘对于智慧有限的人来说,当然会感到很困惑、很迷惘;不过,不论懂还是不懂,人都必须有这个信念:这世界是耶和华所爱的田地,祂用心开垦它,又满怀期望地把种子撒在泥土里,耐心等候种子生长、开花,最后结出美好的果子来。

人会如何珍惜他的土地,耶和华也会这样。就如一个人要耕种的时候,每一项工作怎样进行,他早已心中有数;神也是如此,祂已经掌握了土地的状况,祂已经知道该怎样利用每一寸每一分土地,祂是这片土地的主,祂可以按着祂的智慧来开垦、耕种这片土地。

以赛亚讲这个比喻,不是要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讨论神的作为和祂的旨意。他讲这个比喻有具体而实际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当时那些犹大的领袖们明白他的话,被他的话唤醒过来。以赛亚说农夫能够知道怎样耕种,是因为他的神教导他务农相宜。耶和华没有把这奇妙的知识收藏起来,反而把这奇妙的学问教导给一名普通的农夫。神把这奇妙的谋略和智慧,放在一个卑微的农夫心中,让他知道按时而行,使他借着所得的教导,能够享受神创造的奇妙。

耶和华教导农夫的是相宜之道。“相宜”是什么意思呢?按字面的意思就是“公正、正直”,引申出来就是“正确的事”。神把耕种的正路或定律,指教耕种的人。倘若人按照祂的教导而行,就是有智慧的农夫了,他所做的就都会亨通顺利,不然他就会一败涂地。人应该明白神指教人不是要人在无知、失败和困乏中生活,神要人凭着智慧而活,而且活得丰盛,所以他把相宜之道教导人。

以赛亚时代的那些领袖懂得行相宜的事吗?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好像是懂得的。试问,谁会心甘情愿受外邦的统治,被剥削,受欺凌呢?试问当机会来到,可以争取独立,恢复自由的时候,谁不想去争取呢?在民族自主的大前提下,没有任何代价是太沉重的。或者说,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因为要与亚述抗争,脱离它的辖制而遭到它军队的攻击,自己的力量又不足够的话,谁会不找人来帮忙呢?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新上任的亚述王西拿基立还未坐稳宝座的时候,实行起义反抗不正是相宜的事,是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吗?

但是在以赛亚的眼中,这些领袖的谋算都不是有智慧的,因为他们不能辨别出当时情况的真相,他们不及那比喻中的农夫,他们没有辨别什么是得时的,什么是不得时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留心神的作为,也没有注意神的时间;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智慧来选择当走的路,来定自己的时间表。

为什么他们不能分辨什么才是真正智慧的策略呢?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耶和华的教导,神的教导没有内化于他们的心里。如果他们把先知的话当成是:命上加命,律上加律,当成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声音或音节的话,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听耶和华话的耳朵了。所以,他们应该效法这比喻中的农夫,按照神所教导的而行,把神的教导内化在自己的生命中,让这教导从里面培养他们、建立他们、坚固他们,让他们成为凭信心不凭眼见的人。

什么才是智慧的,什么才是愚拙的呢?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世界是耶和华的田地,祂能按自己的旨意决定如何使用这土地,使这片土地成为丰盛的田园,散放出生命的光辉。其次,人要知道神的智慧是奇妙广大的,但神的智慧不是让人观看、欣赏的。神把智慧显露出来,是要向人发出信靠祂的挑战,发出信靠祂的邀请;不相信神还可以相信谁呢?就如当年耶和华以天上的星,地上的尘沙来比喻自己的应许,当亚伯拉罕看到的时候,他心中因无后嗣产生的挣扎就平静了,因为他信任神,接受神的应许是真的,是可靠的,就把自己的一生和前途交托给耶和华。

昔日的犹大失败了,是失败在自己的智慧上。如果他们抛弃这智慧,接受了那在人看来或许是愚拙的,但在神却是真智慧的话,就不会落在灭亡之中了。是的,这比喻的教训是:在神奇妙广大的智慧面前,人都必然会变成愚拙的;那些不甘心的人就会因自己的智慧而亡,但对于那些心甘情愿信靠、顺服神的人,成为愚拙就是他的拯救了。

弟兄姐妹,神的信实广大,神的智慧无穷,祂对祂的儿女施恩不尽。愿我们都能有亚伯拉罕的信心,将自己完全交托给神。信实的神,一定会保守我们常在祂的恩典中。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