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教会春秋】(28):教皇与国皇之争

  • 首页
  • /
  • 【教会春秋】(28):教皇与国皇之争
肖容
27 Oct 2017

罗马教会在中古时期形成一股巨大势力,渗入当时欧洲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这一时期,有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当时教会跟政府之间的关系。虽然政教纠纷一直是教会历史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中古时期这个问题特别突出,争执焦点集中于“地方主教委任权”。

何以地方主教委任权会引发政教矛盾呢?透过李振群博士《透视教会春秋》一书我们看到,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教会在政治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有深度参与,所以,地方主教的观点立场极大影响一国人民对国家政策的态度,因而各地王侯无不绞尽脑汁要把“自己人”放到地方主教的位置上;而这,往往又跟罗马教会的立场、利益相左,以致冲突不断。

直到中古盛期将近结束时,欧洲政教双方终于找到大家都能够认可的折中方案。一方面,确定教会有权选择自己的主教,但同时,选出的主教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得到国王的认可。

思考:

站在这世界的统治者面前,耶稣基督曾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章)

听众朋友,结合今天所学的这一段历史,你如何理解出自耶稣基督之口的这句话?

围绕“地方主教委任权”所起的政教争端,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中古时期罗马教宗的权势是何等大,连皇帝都要跪地求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罗马教会的这种权势又是何等的脆弱,在君王的威胁之下往往不得不让步。虽然至终看似达成一致,但这样一个折中的解决方式,又为日后的政教争议埋下了伏笔。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