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教会春秋】(15):耶稣的人性和神性各占百分之几?

  • 首页
  • /
  • 【教会春秋】(15):耶稣的人性和神性各占百分之几?
肖容
28 Jul 2017

学习历史时,最大的一个感慨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信仰上的疑惑,其实前人都深入思考,甚至激烈争辩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历史能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也少犯一些错误。

在上次节目中我们了解到,尼西亚会议之后,早期教会在“圣父与圣子的神性是否存在差异”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几乎就在同一时期,教会当中又出现了另一个相当严重的争执,那是关于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问题。

一般上基督徒都会说,耶稣是上帝,道成肉身,生活在这世界上。这个说法没错,符合圣经的记载。不过,“神性”和“人性”怎么能够共存于一体呢?

这个问题在早期教会时代爆发出来,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就是早期教会当中很多人对马利亚的身份认知。根据圣经记载,马利亚是耶稣肉身的母亲。早期教会很多基督徒对马利亚非常尊敬,到了一个地步甚至演变为崇拜、敬拜,一些信徒称马利亚为“上帝之母”。这个称号显然有问题,因为自有永有的上帝并不需要一位母亲。为此,很多人提出了反对,到了第五世纪,这个称谓的问题在教会当中引发争议。在反对的人士当中,有当时教会的一位领袖,名叫涅斯多留。涅斯多留指出,称马利亚为上帝之母不恰当,原因之一是,他认为耶稣基督本身同时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而马利亚所生养的,不过是人性上的耶稣,耶稣基督神性的一面并不需要一个肉身的母亲,因此不能说马利亚是“上帝之母”。

涅斯多留的观点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不过,“上帝之母”这个称呼当时已经在教会当中广为流传,一时不容易改过来。此外,反对涅斯多留的人也指出说,他的主张有一种危险,就是把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割看待,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耶稣基督的人格分裂。例如,圣经约翰福音第四章记载耶稣和门徒们来到撒玛利亚,感觉疲倦,肚子也饿,门徒们就去买食物。如果我们把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开考虑的话,就有一个问题——当耶稣吩咐门徒去买东西吃的时候,实际上祂并不是真的需要吃什么。祂的人性虽然需要食物,祂的神性却显然会让祂并不真正感觉到对食物有任何需要。这就产生了一种人格上的矛盾,甚至分裂。

所以,如果说马利亚所生养的只是耶稣的人性,那么耶稣基督的人性和祂的神性就无可避免的各自独立了;而如果耶稣的人性和神性各自独立,那就表示,耶稣生活在这地上时,祂的意志跟行为常常是矛盾的,甚至是分裂的,这与圣经所记载的耶稣基督并不符合。进一步看,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承受的痛苦呢?就人性来说,那是极大的痛苦,但神性却不会因为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感到任何痛楚。所以,如果人性和神性分开的话,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会不会只是一种伪装呢?如果耶稣基督没有真实受苦,那么圣经说“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岂不成了一句空话、谎言?

就这样,由“上帝之母”这个称呼引发的争议在教会当中变得严峻起来。今天回头看,很多研究涅斯多留生平和思想的人都指出,事实上当时涅斯多留反对的只是一个不妥当的称号,并非主张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分割。不过,当争执呈现白热化发展时,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而且,涅斯多留的一些追随者确实有这种神人二性分割的倾向。最后,涅斯多留被迫离开,不再继续担任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长。

他离开后,君士坦丁堡的神学立场迅速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一位名叫欧迪奇的教会领袖提出主张说,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这个说法带来了另外一方面的难题——假如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完全融合在一起,祂的神性一定大过、甚至盖过人性。按照这种主张,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就是神,而神是不会死的……这么一来,我们这些罪人的罪,是不是真的被耶稣那位完全人承担了呢?救恩还是确实的吗?

教会很快发觉,欧迪奇主义所带来的困扰恐怕比涅斯多留的主张更为严重,为此在公元451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历史上称之为迦克墩会议。迦克墩会议清楚地拒绝了欧迪奇的主张,将其定为异端。最后,迦克墩会议得出结论­——耶稣基督同时拥有神性和人性,二者并不各自独立,但同时又没有混合在一起;神性与人性同时出现在耶稣基督身上,使其在神性与人性的运作之下,拥有一个统一的性情。

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基督一性说”——耶稣基督拥有独一的一个性情,这性情同时包括了神性和人性,而祂的人性并没有消失在祂的神性当中。

★    ★    ★

迦克墩会议之后,关于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讨论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不过每次讨论都没有办法找出更令人满意的答案,最后还是回归到迦克墩会议的结论上。因此,迦克墩会议的立场在过去2000年中一直是教会的信仰标准。

从这一系列的争议和讨论当中,今天的你我也可以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在信仰和教义的讨论中,我们必须采取一个比较全面性的观点,绝对不能够偏废某一面。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稍微倾向于某个方面,就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极端、甚至是异端性的结果。一个全面性的观点、中立性的立场,对某些人来说未必是最满意的,但这样的立场往往是最妥当的。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