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 21:28-32
这个比喻(太 21:28-32)讲的是,一位父亲要他的两个儿子去葡萄园工作。其中一个儿子答应了父亲,说他会去,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去。另一个儿子告诉父亲说他不去,但后来却改变心意,在葡萄园里工作了一整天。
讲完这个故事后,耶稣问众人:“你们认为,哪一个儿子遵行了父命?” 答案很明显,是那个虽然最开始拒绝,但最终却真正付出行动的儿子。
这个比喻延续了马太福音之前一些故事的主题——究竟谁才是真正属于 神国的人?马太福音 21:31,耶稣告诉听众中的宗教领袖说:“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 神的国。”——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不敬虔的人最终选择了遵行 神的旨意,因此得以在宗教领袖之前进入 神的国。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行动比言语更响亮。许多组织都有漂亮的使命宣言,宣称自己的首要目标是服务客户、打造高品质产品、讲诚信、以人为本等等。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组织服务很差,产品质量不高,也谈不上诚信待人,且劳资关系堪忧。我们个人也常常这样,只停留于口头的宏伟计划,却从不去落实。
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可能陷入这种“光说不做”的陷阱。我们或许有良好意愿,没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并未做到言行一致。因此,职场不仅需要有效的系统来确保使命和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公正的监督机制,以提供真实、客观的反馈,让大家看到言行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