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我是盲福会的香畦,欢迎收听环球传播每周一为您推出的诗歌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的歌曲,是来自赞美之泉《我要看见》专辑中的《为爱而生》。
听众朋友,提到“爱”,此刻在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呢?是父母的叮咛和精心烧制的饭菜?是伴侣踏实的肩膀和绵绵情话?还是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一句问候和关怀?
我相信,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生命中那些幸福快乐的时光,多是和被爱或者爱人的体验有关,就好像这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活得精彩都是因为爱。”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教授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低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点滴不漏,即时记录,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最可能会拥有丰盛的人生?
这位教授想看看,“人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这个实验持续了整整76年,最后结果显示——帮助人走向丰盛人生的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被爱。
主持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说: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机制。”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并且得到充足的朋友和家人的支持。这些“应对方式”,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不然。
既然爱可以使我们的生命繁盛,并且爱和被爱也是人类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恒久不息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呢?歌中这样唱到:
为爱而生 为爱而活
为爱去付出拥抱不放手
为爱流泪 为爱而笑
为爱我愿意一路同行
爱里没有孤单 没有惧怕
放下自己多走一里路
单单相信 没有保留
因为爱里满有奇迹
这些歌词,让人联想到获得2018年国际独立电影奖金奖的纪录片《觅非播舍之家》。影片中,女主人公王新玮原本一个是好强的翻译,丈夫司提反是来自美国的钢琴调音师,他们夫妻二人放下工作,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顺从上帝对他们的呼召带领,倾其所有创办儿童福利机构“觅非播舍之家”(Mephibosheth),成为几十名中国重疾弃儿的爸爸妈妈。
“觅非播舍”这个词源于圣经中记载的一段历史。大卫王在好友约拿单离世后,恩待、照顾约拿单的残疾儿子米非波设。新玮取其谐音“觅非播舍”,意思是寻觅那些没人要的、看似没有价值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家,为他们播撒一片希望。
在纪录片《觅非播舍之家》中,新玮清晰地告诉导演:“我们要让这些本来活不下去的孩子,不仅能有尊严地活着,能享受上帝创造的美好,而且活得有意义。 不仅接受别人的爱,也能去爱别人,照顾其他有需要的人,哪怕就给别人一杯水、喂一口饭……”
在他们夫妇二人和志愿者的精心照顾、关爱下,许多弃儿逐渐露出微笑,学会了一些生活基本技能。
觅非播舍之家有这样一个原则: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别人给的关爱,但同时也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孩子们用餐时,常常俩俩结对,大的给小的、病情轻的给病情重的喂饭,然后自己再吃。残疾儿尽心尽力服侍其他残疾儿的场景让很多来帮忙的志愿者感动。
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说:“觅非播舍最特别的是,他们不仅养活这些残疾孩子,而且让他们活得有意义。不仅接受别人的爱,也能去爱别人,哪怕就给别人一杯水,喂一口饭。”
新玮不止一次的对媒体表示,这种放下自己,互相扶持的状态,就是来自上帝的爱。就如《圣经》翰壹书第四章所描述的:“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爱的源头是创造人类的上帝,正是因为和这爱的源头联结,新玮和司提反才可以拥有如此之多的爱,愿意放下自己的一切,照顾那些被人忽视的残疾弃儿。
今天,当我们谈论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可能大多数世界上的文学影视作品还沉浸在讨论爱情中,而新玮和她的丈夫司提反早已用生命来实践那来自爱的源头——上帝的爱。那就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 13:4-7)
亲爱的听众朋友,此时此刻,您想要更多了解来自上帝的爱是如何的美好吗?您想要知道怎么才能拥有这份美好吗?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歌一起来思考吧!
为爱而生
(赞美之泉专辑:《我要看见》)
有一个梦想在我心头
一路上不该有人独自停留
只要你愿意 小小亮光
能在黑暗里照亮
为所爱的发出声音
唱一首歌让世界倾听
手握着手就有温暖
活得精彩都是因为爱
为爱而生 为爱而活
为爱去付出拥抱不放手
为爱流泪 为爱而笑
为爱我愿意一路同行
爱里没有孤单 没有惧怕
放下自己多走一里路
单单相信 没有保留
因为爱里满有奇迹
爱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能传递爱 为爱活过
就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