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欢迎收听由“环球广播电台”为您播出的圣经灵修系列节目“丰盛的生命”。我是主持人肖兰。从上一次的圣经学习中,我们看到耶稣行了一个很大的神迹,那就是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耶稣的这个神迹向旁边很多人证明了祂的身份——祂是神。有人说,如果我也能亲眼看到耶稣行的神迹,我一定会相信祂。的确,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我们看到有好些人因此而信了耶稣。是的,除了神以外,谁还能叫一个死了四天的人从坟墓里走出来呢?不过,圣经同时又告诉我们,神迹对个人生命的影响还是在乎人的心,如果人的心里充满邪恶,存着反叛、不信的思想,那么,就算看见了死人复活,人也还是可以一样不信的,在待会儿我们要学习的经文中,我们就会看到,有些犹太人就是这样。
我们今天要读的经文是《约翰福音》11:45-12:11节。
11:45-46节经文向我们显示,那些犹太人虽然看见这如铁证般的神迹,但仍然不肯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他们去见法利赛人,将在伯大尼所发生的事告诉了他们。这使得公会更加紧了要去迫害耶稣。
47-53节经文说,公会召开会议,商讨对付耶稣的策略。这里的公会可说是当日犹太人的中央法庭,按照罗马的授权而运作。公会负责处理以色列人日常的政治和宗教事务,并在罗马所容许的范围内,拥有绝对的权柄。公会的主席由大祭司担任,成员大概有七十人左右。主要成员来自撒都该党,法利赛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少数派。此刻,公会的成员在充满了危机感的气氛中开会。显然,这些领袖们觉得事不宜迟,耶稣已经行了那么多的神迹,如果他们再不插手,那么,广大的群众便会因耶稣的神迹而信祂、跟随祂而去。如果他们拥耶稣为王,那就更会开罪罗马政府,引来镇压等灾祸。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当时犹太民族的一些历史背景。我们知道犹太人当时受罗马帝国的管辖,由于罗马帝国庞大,地域广阔,为了便于管制,罗马政府也容许一些地方组织管理地方的内部事务,例如犹太人的公会管理犹太人的政治、宗教事务。只要没有发生动乱,罗马政府一般不会干涉地方内部的事。但假如发生了动乱,罗马政府便会严厉地对付。现在,法利赛人和祭司就是惧怕耶稣和祂的跟随者会产生动乱,因此而引起罗马政府的愤怒,派兵对付犹太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连他们现在所拥有的权利也将被夺去。所以,这些公会领袖说:“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罗马人会毁坏圣殿,赶散犹太人。其实,这事后来真的在主后七十年发生了,但不是因为犹太人接受了主,刚好相反,正因为他们拒绝了主,所以才遭遇那样的灾难。
现在让我们来注意49、50节经文中大祭司该亚法的话。犹太人相信大祭司可向神求问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而该亚法便是当年的大祭司。这里该亚法说:“独不想一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让耶稣一个人去死,总比令罗马政府愤怒,以致连累全国好。但是很奇妙的,他的这句话竟让他不自觉地成了先知,因为他宣告了耶稣代替性的死亡。耶稣要被牺牲,来挽救整个以色列,由一个人来代替整个国家,这正是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且,耶稣不单只是为以色列,祂的死更是为全人类的牺牲性代赎。藉此,祂要拯救并联合神在各国各族中的子民。公会商议至此,大局已定,所以,从那日起,他们就准备要杀耶稣。
54节经文说,耶稣离开那里,到了以法莲。是的,耶稣并不惧怕公会,只是那最后冲突的时间是掌握在祂的手里,而不是在公会的人手中。
现在,让我们来看55-57节经文。犹太人的逾越节快到了,这时很多人都想找耶稣,法利赛人更吩咐:“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当时的气氛相当紧张,当朝圣者正准备要把逾越节的羔羊献上,以纪念神从为奴之地解救他们的恩典时,同样地,神自己真正的羔羊也已准备好,要按照父的命令,将自己献上,作为全人类罪的血祭。透过这个行动,祂将要为祂的子民赢得一份崭新及永远的自由。
12:1-2节把我们带入了耶稣在世的最后一段时日。这时距离逾越节还有一个星期,耶稣选择在伯大尼稍作停留,大家为迎接耶稣,举行了一个公开的筵席。我们可以相像得到,马大在伺候的人当中,拉撒路则位列宾客之中。拉撒路的出席也别具意义,因为他是耶稣事工神圣权柄的记号。不过,就像其他的场合一样,这也是一个“招致反对的神迹”。因此,我们从10-11节的经文中看到,连拉撒路也成了公会想要谋杀的对象。
从第3节经文我们看到,筵席的温馨欢乐气氛被打断了,正当耶稣按着一般的风俗习惯,将头靠近中间盛载食物的矮桌侧卧时,马利亚来到耶稣的身后。她挨近耶稣,打破了一瓶非常贵重的香膏,带着一种让人感动的敬意,以香膏抹耶稣的脚。这真哪哒香膏是一种油性的香料,是从哪哒这种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这种叫哪哒的植物通常产于印度,价格非常昂贵,这样一瓶大概要三十两银子,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或中上收入之人一年薪俸的总数。这里,马利亚不仅拿香膏抹耶稣,她还用头发来擦耶稣的脚。在当时,妇女披头散发被认为是一种不正经的行为。因此明显地,马利亚是深深地被一份强烈的忠诚感所驱使,才甘冒社交上的大不韪而如此行的。是的,马利亚的香膏使整个屋子都充满了香气,这对当时气氛的影响可说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
然而,从4-6节经文我们看到,并不是每个人都为此而高兴的。门徒犹大就带头表示了不满。经文显示,犹大是那种一天到晚都惦记着钱财的人。不论什么事情,他都从要金钱价值的角度来衡量。我们知道,他后来更是为了三十两银子把耶稣都给出卖了。在第6节经文中,约翰明确地指出犹大是个贪婪而不诚实的人,他常常利用自己受托管理钱财的机会中饱私囊。是的,如果眼前这瓶贵重的香膏,让他拿出去卖的话,他一定又可以从中大捞一笔呢。
7-8节经文让我们看到,当犹大指责马利亚这样浪费香膏,为什么不把香膏卖了来周济穷人时,耶稣为马利亚作出了辩护:“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耶稣指出马利亚的这个行动背后有一个神圣的目的,那就是为耶稣身体安葬作出准备!这句话肯定使当时的气氛大大地凝结起来。然而,耶稣讲出了事实。是的,这事件发生在逾越节的前六天,刚好在一个星期之后,耶稣的身体就会再度被膏,并要躺卧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冰冷死寂的墓园里。为了避免对这段经文作极端的解释,我们还需对“周济穷人”这句话的意思稍作讨论。这里,耶稣并不是在教导门徒不必周济穷人。耶稣身为这群人的领袖,曾宣告祂自己“没有枕头的地方”,在祂受刑时,祂唯一的财物就是身上所穿的衣服;尽管如此,祂还是在祂的门徒当中,安排了一个周济穷人的钱囊。这些事都强而有力地告诉了每一个跟随耶稣的人,我们有义务去慷慨地帮助那些较为不幸的人。只是在这里,耶稣纪念的是马利亚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对祂的爱,而这个爱的行动,正是对祂将要作出的自我牺牲的一个预示。
在接下来的9-11节经文中,可以看到拉撒路复活这个神迹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对许多人来说,这个神迹为信心提供了新的、而又颇具说服力的基础。但是,对大祭司们来说,这神迹却增加了他们所要打击的对象,因为此时,拉撒路也成了他们偏见思想所要对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