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肖兰的教会里有一位姐妹在给朋友传福音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位姐妹说,当她给朋友讲信仰时,这位朋友立刻就回答她,“我生活上样样都不缺,因此不需要耶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是的,对实用主义者来说,信仰的确好像没有什么大用处,至少,很少可以看到有直接的好处。
那么,神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仅仅是像汽车的后备轮胎那样,发生意外时、有需要时才拿来用用的吗?人与神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这些信仰的疑问不仅存在于今天,以赛亚时代的以色列人,同样也面对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就从《以赛亚书》七章1到9节的经文,来学习什么才是真正的信神。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不要怕,只要信”。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人所要怕的,就是惧怕本身。意思就是人不应被惧怕所胜,但惧怕是人的本性,有谁是从来没有惧怕的呢?其实人对某些事情有惧怕也是健康的,惧怕可以令人躲避一些危险的情况。但有时惧怕却是不健康的,尤其是那些因为自己的幻想而带来的惧怕,因为这些惧怕实际上是心理上的问题,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真实的。这种惧怕就是不健康的。不过,人如果有所惧怕,而这些惧怕又是真实的,并非幻想,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胜过惧怕了?
如果我们拿这个问题来问先知以赛亚,他一定会回答:我们首先要检查一下我们的人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面的。从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开始时所描述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当时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经文记载说有人向亚哈斯王报告,亚兰与以法莲已经同盟。这消息立刻引起了犹大举国上下不安。第二节的经文说: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摇摆不定,惶恐不安。这种惧怕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呢?是因为自觉软弱无力,自觉以一国之力难以抵挡两个国家的威胁吗?是因为觉得在这场政治和军事的竞赛中,自己孤立无援吗?
是的,孤立的人会因缺乏安全感而惧怕。其实,受亚兰与以法莲同盟这个消息影响最深,也最直接的一个人就是犹大国王亚哈斯。不为别的原因,只因为他是一国之君,百姓都在等候他的带领,也需要他的保护。在百姓的心目中,亚哈斯是牧人,他们是羊。作为牧人,亚哈斯当然要负责羊的安全。所以亚哈斯压力很大,而王的心跳动却是危机中的危机。因为如果贵为一国之尊的君王尚且心跳动,那百姓岂不是更加惶惶不可终日吗?是的,王的心跳动可能比亚兰与以法莲的结盟对犹大构成的威胁更大。
从第六节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亚兰和以法莲结盟后就要进攻耶路撒冷,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危机。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推翻大卫王朝,要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他比勒的儿子是谁在这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倘若这个计划果真成功的话,犹大国就会受这个人的统治。他比勒这个名字是亚兰文,可以猜想这个人有亚兰的背景。所以他一旦成为犹大的君王,亚兰就能控制犹大了。现在他们要进攻耶路撒冷,风声鹤唳,难怪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了。
在这危急的时刻,神打发先知以赛亚去见亚哈斯,向他宣告从神而来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谨慎,安静,不要害怕,也不要心里胆怯。这个信息当然是针对亚哈斯王心中的惧怕而说的,是安慰、鼓励的信息。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时,这个信息无疑是给亚哈斯打了一剂强心针。
以赛亚为什么告诉亚哈斯要谨慎呢?所谓谨慎,就是要三思而后行,先知提醒亚哈斯,当他要做出重大决定前,必须小心想清楚,要知道自己所计划的有什么意义,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和影响。
有了谨慎,还要加上安静。安静就是放弃或放下现实所追求的方法,停止一切鲁莽的行动。在这里,安静是忙乱的反义词。危机当前,人难免会手忙脚乱,这时最容易鲁莽行事。而鲁莽行事,就会产生错误。所以要保持安静,深思熟虑,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
根据《列王纪下》16章5到9节的记载,亚哈斯曾经向亚述求助,而求助的代价就是犹大将会变成亚述的附庸国。《以赛亚书》七章3到9节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可能是亚哈斯正在积极考虑、研究和盘算是否应该走这一步,也就是向亚述求助,但还没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时,耶和华打发先知以赛亚,向亚哈斯传达了要谨慎安静的信息。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的情势是何等的紧张。就是在这关键的时刻,神差遣先知以赛亚向亚哈斯传达这个信息,为的是要引导他在风雨飘摇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是的,神的帮助从来都是及时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并跟随神的话语去行。
亚哈斯怎样才能谨慎、安静,也不胆怯呢?答案就是信,信神昔日的应许,信祂随时的帮助。
第九节经文说: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立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因它让我们联想到神昔日对大卫所作的应许: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我们把以赛亚的话和这应许一起来读,就立刻可以见到以赛亚的话和这应许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当年神借着先知拿单对大卫说: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现在先知以赛亚说: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在这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先知以赛亚的话,有神对大卫的应许作背景。
亚哈斯应该信,而且不是盲目做出信心跳跃的那种信。因为神有应许在先,这应许不是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献,而是历史的现实。亚哈斯之所以能坐在王的宝座上,也是因着这个应许的缘故。现在是亚哈斯把这个应许应用到现实危机中的时候了!如果他能信这个应许,就必定会发挥其效力;如若不然,这应许就无法产生应有的历史功效,也就等同废纸一般。关键在亚哈斯的态度,他必须要信。
在这种情况下,信有何含义呢?最低限度,就是相信这应许仍然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亚哈斯要接受神的应许是可靠的,是活的,尤其是在当前的历史危机中,正当有外来的势力要推翻大卫家的统治之时。
其次,亚哈斯要以这应许的真实,作为订出政策的基础、出发点和指标。他作为一国之君,当然有很多决定要做,但不论做什么决定,都应当以这个应许为考虑和衡量的出发点。
第三,他不能采取与这个应许相违的行动,因为如果亚哈斯那样做,无形中就等于否定了这个应许,等于公然表示不相信神的这个应许,这无异于信仰上的自杀。
第四,神的应许是亚哈斯在危机中唯一的立足点。所以这个应许要求亚哈斯在最紧急的关头,维持对这个应许的委身。亚哈斯要把自己投身在神的应许上,站稳在这个应许上,相信在人类的历史中,一切得以成就的都是神所谋定的,而不是人的谋算。
以赛亚要求亚哈斯信,就是要他对神的应许保持忠心。这就是信在这个处境中的意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最终而言就是委身,是人对神话语的依靠保持稳定,不左摇右摆。
以赛亚的话教导亚哈斯,也教导了我们,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才是信。如果亚哈斯能信,那么他就能够谨慎、安静,不惧怕也不胆怯了。但有人或许会问:有了信和安静,是否就等于放弃人一切的努力了呢?信与人的行动是否不能并存呢?
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能知道,《以赛亚书》的这段经文并不是教导人把信与人的行动对立起来,使两者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我们要了解以赛亚劝亚哈斯要停止的是什么?如果当时亚哈斯真的在考虑与亚述结盟,以解决危机的话,那么以赛亚所警告亚哈斯的和要求他放弃的,就是这种追求依靠外界力量来解决危机的方法。
以赛亚并不是要亚哈斯连最起码的防卫准备都不做,因为敌人既然已经展开攻势,若任何防卫都不进行,那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信并不等于放弃我们的常识,也不等于搁置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以赛亚所说的完全是合理的,他指出在当时历史危机中,信的态度与外国结盟的行动,刚好是对立的。人若真的相信神对大卫的应许,就不应考虑以人为的政治军事盟约作为出路。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宣告了神应许的无用,也等于宣告了神的应许靠不住,令人信不过。是的,这时与外国结盟形同于信仰上的自杀。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谨慎、安静就是放弃自己所以为对的,回到神的应许上,以神的应许作为决策的基础、原则、出发点和目标。是的,信,并委身于神的应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亚哈斯在考虑与亚述结盟的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纯粹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说,什么方法行得通,那这个方法就是正确的。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是以方法或手段的成效,来衡量方法本身在道德和信仰上的对错。
其实这是我们世人常用的方法,不管白猫或是黑猫,只要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这话对吗?当然是对的,如果我们所要求的只是一只能捉老鼠的猫的话,因为这事并不牵涉到道德和信仰上的决定。但人如果处理什么事情都用这样的态度,那就可怕了,我们会说这样的人做人没有原则。信,有信的原则;信,对所信的人也有所要求。人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法则来衡量信的意义和效用,甚至我们根本不应当用效用这个词来衡量信。今天有不少信徒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的信徒,以信为工具,为手段来服侍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信并不实用,因为信要求我们做出牺牲,在我们还没有得着半点好处之前,就先要我们有所损失。信,甚至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甚至会为我们制造麻烦和难处,因为信给我们诸多的限制。是的,信并不实用,因为信不是工具,也不是让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信是委身,而作为基督徒,信就是向神彻底的委身。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人的一生要做出很多决定,要做很多选择。如果每一个决定,每一个选择都能够有清楚的答案和指示,那我们的人生会是多么的美好啊!但很可惜,我们在世上度日并不是这样容易,这样理想化的。很多时候,我们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很多时候我们的处境和亚哈斯十分相似,有兵临城下、四面楚歌的感觉。
以赛亚所给予亚哈斯的,并不是解决问题万试万灵的三部曲或四部曲,并不是诸葛亮的什么锦囊妙计,他只是要亚哈斯省视一下自己生命的根源,看看自己的脚站在什么基础上面,然后扪心自问:我对神的话到底委身有多深?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但愿我们不是只懂得利用信的人,而是真正有信的人。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首好听的诗歌,歌名叫《永恒的主》。是的,神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祂是我们的居所,是永恒生命的归宿。愿我们都能懂得真正的信祂,爱祂,一生行在祂的旨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