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精神人格权保护案例
2月21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五宗精神人格权刑事保护执法案例。五宗案例里,有的是遭到网路诽谤而影响求职,有的是私人信息被公开而频遭滋扰,甚至有不堪舆论压力而服毒轻生的严重结果。
可以说,五宗案例都属于网路霸凌。网路霸凌,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调侃,和密集到几乎能引起密集恐惧症的讥讽,令人“社会性死亡”。讽刺的是,即便是“社会性死亡”这个重拳新词,对于局外人来说,仍然是一种调侃。
“社死”究竟有多严重?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表示:最高检发布精神性人格权刑事保护的五宗指导性案例,基本都是较轻罪行的案件。然而,“虽然 看似’小案’,但对当事人来说,’社会性死亡’就是‘天大的事情’”。
令人社会性死亡,是迫害了对方的精神人格权,迫害精神人格权,则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从今年开始,社死就是这么严重。
软暴力大过硬暴力
硬暴力造成生理伤害,软暴力造成心理伤害。事实上,人们很小就懂得软暴力的可怕——一个犯错的小学生如果有选择权,他多半宁可选择被棍子辣烫烫地打几下手心和屁股,而不会选择在一张嘶吼的脸庞面前聆听那些诋毁和谩骂。一个被棍子打过的小学生,第二天可能借棍子去玩;一个被诋毁人格的小学生,十几天后可能笑着笑着忽然垮下嘴角沮丧起来,也不为什么具体的事情,只是总感觉自己不够好。
日前,艺人明道在拍摄新戏时对童星发火,相关视频被家长传到网上,标注为“明道认为浪费时间时,就会黑脸。”出人意料的是,网民们看了视频之后,却反而力挺发火的明道。原来,小童星拍摄不专注,太调皮了!大家对于熊孩子的捣乱误事,都心有戚戚焉,因此很能体谅明道的恼火。
不过,有些网民的行为很快就越界了。他们认为家长没有教好孩子,道歉又不诚意,于是开始攻击六岁童星。看到照片,就攻击她长相的细节;翻出过去的视频,是活泼跳舞的便骂她是多动症,是安静练琴的便骂她玷污艺术……结果,那对父母六年来煞费苦心放到网上的影像作品,都让网民踩踏得体无完肤。
为什么众人如此习惯恶趣味、相互诋毁和贬抑呢?
为什么现在很多网民会认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承受得住别人的诋毁和贬抑,如果承受不住,就是玻璃心?为什么一个成年人,承受不住恶趣味、诋毁和贬抑,竟还会进一步怪罪自己,生出自卑感呢?
碰见一个总感觉自己不够好的小学生,人们会急切想开导他、医治他、更新他的自我认知。但是,碰见一个总感觉自己不够好的成年人,人们会觉得再正常不过。若碰到一个成年人觉得自己很棒,人们才会急切地想开导他、医治他、更新他的自我认知。什么地方出错了?
以《我是许凉凉》一书走红的台湾女作家李维菁,曾说道:“贬抑总是比赞美容易承受。”
的确,人一旦习惯贬抑,就连自己的大脑,也会提供更多贬抑的养分。李维菁这样形容第N次失恋的经验:“被遗弃者、穷困者、无能者、绝望者、精神病,都是我。那是我真正灵魂上的同类。那些不被爱的、鳏寡、孤独、疯癫、痴傻、执着、病态、被放逐的,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不爱我了,其实我不怪。连我都不想要我自己了,我不怪。”
表面上是失恋了,男人遗弃她了;实际上,是自我认知太差了,自己早就遗弃自己了。软暴力造成的心理伤害,多少年也难消除,软暴力降低的自我认知,多少年也难提升。成年人已经受伤很久了。
体恤其他人的自我认知
母亲扇了儿子一个巴掌,儿子流下了倔强的泪水,然后母亲也流下了复杂的泪水。将这两滴眼泪装进小玻璃瓶,送给化学老师化验,验出来水、盐、钙和许许多多小分子。在科学上,两瓶泪水所含分子比例是一致的。
母亲问:哪一瓶里面,爱的浓度比较高呢?化学老师答:实验室没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
母亲说:是妈妈那一滴眼泪,爱的浓度高过儿子几百倍。因为儿子从有记忆以来才慢慢认识妈妈,但是妈妈从起初就认识儿子了,在儿子出生以前,妈妈还有几十年的千百种经历,经历连结在一起,使妈妈对儿子倔强的言行,反应出多重的感受,多重的感受化成一滴复杂的泪珠,这滴泪珠全部的复杂都出于关爱。
对一个人若有深切的认识,就不会轻易诋毁他。把“社死”的严重程度提高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是否过激?似乎没有。因为,社会和国家就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肆无忌惮伤害个体,至终,必然危害社会和国家 。
~~~~~~~~~~~~
“我的身体还未成形,你早已看见了。你为我一生所定的年日,我还没有出生就已经记在你的册子上了。”
诗篇一百三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