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网络广播”

搜索表单

【教会春秋】(48):先辈之风山高水长

  • 首页
  • /
  • 【教会春秋】(48):先辈之风山高水长
肖容
16 Mar 2018

历史洪流,是由许多人的生命汇聚而成。李振群老师在其著作《透视教会春秋》中,为我们介绍了几位用生命塑造了教会生命形态的前辈。透过这几位横跨十七到二十世纪的典范人物,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近代教会的发展面貌。

*******************

首先要说的,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巴赫。巴赫出生在德国一个音乐世家,虽然十岁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但还是继承了家族对音乐的爱好。巴赫在风琴演奏方面非常有天赋,十八岁就成了一位公爵家中的风琴师。据说有一回,一位法国宫廷的风琴师前来挑战,要跟巴赫一比高下;因为他觉得,巴赫的名声恐怕是被夸大了。双方约好了比赛日期,然后各自回家练习、预备。一天,那位法国风琴师偷偷跑去听巴赫的练习,一听之下大为震惊,不辞而别退出了比赛。

在那个年代,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以呆在贵族家里,或在宫廷里当乐师,但巴赫放弃了这一条待遇优厚、扬名立万的道路。1723年,他推辞了宫廷和贵族们的邀请,到德国一家教会出任风琴师,并负责指挥诗班,一做就是27年,直到1750年去世为止。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音乐就是供人享受的;但巴赫却认定,自己的音乐才华是上帝所赐的,因此必须用来服侍上帝,造就基督徒。他一生写了许多乐章,常常在作品开始的地方写上“J.J”,拉丁文意为”耶稣帮助我”,表明自己是在祷告当中仰望上帝来从事音乐创作的。完成一篇作品后,他又会在结尾的地方写上“S.D.G”,意为“荣耀归给上帝”。

巴赫这种敬虔的态度在德国教会当中形成了一个传统,德国不少音乐家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他们效法巴赫,不将音乐视为人的享受,也不用音乐来炫耀个人才华,而是用音乐来赞美荣耀上帝。

*********************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一位,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是来自英国的雷克斯。如今大多数教会每个主日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主日学,而率先推广主日学的,就是雷克斯弟兄。

宗教改革后,教会每个主日的聚会仍然以主日崇拜为焦点,雷克斯却注意到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需要——当时英国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大批童工。这些孩子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工作,工时很长,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到了主日又无所事事在街头游荡。雷克斯是一位办报纸的文人,看到这些在街头流浪的孩子,他就决心要为他们做些事情。他的一个朋友曾经尝试在星期天安排一些类似学校的活动来帮助这些孩子,雷克斯受到启发,稍微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在每个星期天为这些孩子开班,教导他们读书识字,并通过这样的教导帮助他们认识圣经。

当时他面对了很多阻碍。有人批评说,这样的事工可能过于平民化了,可能造成素质不良的后果;更有一些人认为,基督徒在主日就应该守安息,不应该再给孩子们上课。但雷克斯没有因为这些反对而退缩,反而透过自己办的报纸进一步推动这个运动。他认为,从星期一到星期六,这些孩子都不得不忙着工作,为什么不在周日给他们一个机会学习呢?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全英国已经有大约二十万名儿童参加了主日学。1811年雷克斯去世时,单单在英国就已经有四十万主日学学生了。时至今日,主日学已经成了世界各地每个教会都会有的一个事工,影响深远。

***************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一位也是英国人,他的名字叫韦伯福斯。韦伯福斯生活在十八到十九世纪,在这个年代,西方社会因着劳动力需求出现了大量来自非洲的黑奴,奴隶买卖在当时非常普遍。美国的奴隶制度后来是通过内战来解决的,但在英国却通过立法获得了解决,避免了战争,而当中的关键人物就是韦伯福斯。

韦伯福斯年轻时就注意到,奴隶买卖是跟基督信仰格格不入的。他最初的理想是要当一个牧师,但他的朋友都认为他口才好,适合担任国会议员,韦伯福斯于是决定听取朋友建议,以国会议员的身份来服侍上帝。当选后,他和其他人组成一个小小的团体,目的就是要推动在国会立法,通过法律来终止英国的奴隶买卖。提出这样的建议跟当时的社会潮流背道而驰,需要很大勇气,面对的困难也非常大,韦伯福斯刚开始提出议案时根本没有人理睬他,但他锲而不舍,跟舆论对抗,一点一点地扭转人们的偏见。

经过20年的努力,最终英国国会同意通过法律禁止奴隶买卖。韦伯福斯认为这还不够——奴隶买卖虽然停止了,但那些已经成为奴隶的人们也需要从困境当中解脱出来。韦伯福斯下定决心要完全废除奴隶制,他认定这样做符合圣经的教导,符合上帝的心意,因此继续不断采取行动,尝试影响身边的人。

结果,就在他去世之前,上帝让他看到了成果。1833年,英国正式立法废除整个奴隶制度,三天后韦伯福斯与世长辞,完成了上帝给他的托付。

********************

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位二十世纪的基督徒文学家,鲁益师(又译路易斯)。

鲁益师出生在爱尔兰,起初是一名典型的无神论者,1925年任教于牛津大学之后,开始质疑无神论的观点,几年后归信基督,从此开始透过文学作品来解说基督信仰的真实和可信。鲁益师的作品多达三十多部,从学术著作到传奇小说,都充分表达出他的睿智和思想的深度,对知识分子、对小孩子都同样具有吸引力。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很可能是《纳尼亚传奇》,这套传奇故事老幼咸宜,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又蕴藏着极丰富、深刻的思想,自问世至今一直广受好评。此外,《地狱来鸿》、《返璞归真》等也都是闻名于世的经典之作。

******************

浩浩历史长河中值得我们去认识的典范人物还有很多,但时间有限,不能一一道来。李振群老师在他的书中也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最敬佩的是谁,都要记得一点——这些人都跟你我一样,是教会当中普通的基督徒;他们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对耶稣基督的热诚,对信仰的执着;他们如此信,就如此地活出来,用自己的生命塑造、谱写了历史。

近代教会历史学到这儿,也渐近尾声了,而另一个时代的历史仍在书写当中,这其中有你,有我……

喜欢0 反感0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bookmark this post

发表留言

Plain text

  • 不允许使用HTML标签。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